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八章 三大奸臣挖牆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八章 三大奸臣挖牆角 (3 / 3)

敬宗與他不合,李勣腿腳不便,只能交給武康。不過很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沒付諸行動,就已宣佈流產。前腳剛回到家,後腳李德官來,帶著噁心的制書。 李治命令武康,前往泰山工地,視察封禪祭壇。也就沒有時間,去拉攏竇德玄,重新丟給敬宗。拉下你的老臉,去修復關係吧,看你嘴還賤不?

十二日辰時,帶著左羽林,從靈巖頓(山東省長清縣東南)出發,快馬趕往泰山。兩日後到達,也沒心情觀光,找司稼卿梁孝仁,以及司禮官員,視察各個祭壇。

泰山南四里外,修建圓形祭壇,上下共有三層,每層四級臺階。中心飾青色,東方飾青色,南方飾紅色,西方飾白色,北方飾黑色。上面建有高臺,周圍三重矮牆,三枚祭祀策書,玉簡用金繩連。

各種稀奇裝飾,都按禮法進行,條目太過繁瑣。武康暗暗吐槽,哪有什麼天神,都是封建迷信。浪費大宗財物,搞得民不聊生,只為滿足虛榮,真的很沒意思。

檢查完南祭壇,登上泰山山頂,檢查登封之壇。祭祀天神用的,也是龐然大物,一層層的鋪墊。最上面的那層,直徑約五丈,臺高約九尺,也裝飾青色,四方各按方色。

一絲不苟檢查,確定沒有紕漏,匆匆離開泰山。西南的社首山,建造方形祭壇,祭祀地神所用,稱之為降禪壇。祭天神曰封,祭地神曰禪,組合便是封禪。

往屆封禪大典,封就在泰山頂,禪的位置不同。秦始皇封禪時,禪在梁父山上;漢武帝封禪時,禪在肅然山上。李治選擇社首山,不知是何道理。

看完所有祭壇,確定沒有紕漏,把心放肚子裡。左羽林軍營帳,武康除去盔甲,換上紫色官袍。準備小酌幾杯,史慶進帳傳話:“末將接到訊息,劉公邀請楚公,去他帳內對飲。”

劉公是劉祥道,去年官居宰相,被上官儀牽連,遷任禮部尚書。曾聽媚娘說過,他與薛氏集團,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武康對他,也就沒有惡感,反而有些愧意。

祥道性格綿軟,不與人起衝突,凡事禮讓三分,頗為謹小慎微。其實不能怪他,他弟弟劉應道,娶妻聞喜縣主,是李建成的女兒。有這層原因在,必須小心做人,如果犯了大錯,就是滅門之禍。

武康離開營房,手裡拎著酒袋,跟隨劉家僕人,來到祥道帳篷。拱手微笑行禮,姿態放到最低:“半個多月沒見,劉公精神矍鑠。晚輩竊以為,您這身子骨,至少活三十年。”

祥道起身相迎,忽然劇烈咳嗽,畫面頗為尷尬。好容易止住咳,拉著武康坐下,笑容和藹慈祥:“最近感染風寒,讓變之見笑了。老夫今年七十,不敢奢望百歲,沒有那個造化。”

武康不接話茬,揪開酒袋木塞,給自己斟滿杯,給他斟半杯:“既然身體不適,咱們少喝為妙。其實一直以來,都想拜訪劉公,可您公務繁忙,不好意思打擾。”

這都是客套話,祥道渾不在意,舉杯邀請共飲。兩人放下酒杯,武康再次斟酒,祥道擺手阻止:“人老萬事艱,身體到極限,等封禪結束,就上表乞骸骨。忙碌一輩子,也該歇歇了。”

武康笑而不語,這位真是謹慎,特別當了宰相,整天戰戰兢兢。曾聽媚娘說過,從前年到今年,至少六次上表,請退休就閒職。李治很愛其才,表文留中不發,甚至找他談話。

短時間的沉默,祥道自言自語:“最近這段時間,越發覺的睏乏,早晨不想起床。飯量越來越小,經常頭昏腦漲,恐怕命不久矣。老夫也活夠了,只是擔心景先,他太過認死理,將來必有劫難。”

他兒子劉景先,現在是侍御史,負責糾察百官。性格確實耿直,老黃牛的脾氣,武康婉言回話:“御史職責所在,難免會得罪人。劉公不必擔心,聖人很欣賞他,也會庇護他的。我也敬重他,如果有可能,想交往共事。”

聽完這番話,祥道笑的真誠,終於達到目的。拿起桌上酒袋,斟滿兩個酒杯,再次邀請共飲。舉杯一飲而盡,沉默良久說道:“變之牢記此言,楚魏不可同食。”

武康瞳孔緊縮,望著眼前老人,眉心凝成疙瘩。自斟自飲三杯,態度異常陳懇:“不敢隱瞞劉公,燕公彌留之際,專門給我留書,也是這六個字。我實在猜不透,還請劉公明言。”

祥道頗為驚愕,最終搖頭苦笑:“看來燕國公,也沒有恨你,是個明白人。不過變之啊,他沒有明言,我也不能說。你要銘記在心,時刻警醒自己。老夫能幫你的,只有這麼多了。”

帳內鴉雀無聲,氣氛靜的可怕,不知什麼時候,武康舒展眉頭。既然他不想說,我也就別多問,牢記在心就是。兩位宰相提點,絕對不能小覷,他們肯定看到了,我沒想到的事。

再次斟滿酒杯,酒水倒在地上,信誓旦旦保證:“如果景先落難,我會竭盡所能,幫他度過難過。如果言而無信,就像這杯水酒,永遠不能回收。”

祥道笑的舒心,搖搖頭淡淡道:“變之灑酒立誓,老夫可放心了。剛才的那句話,不能過多解釋,可能抄家滅族。你自己參悟吧,一切都看造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