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六章 泰山封禪準備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章 泰山封禪準備中 (2 / 3)

所以仁軌此舉,是以德報怨嗎,武康樂出豬聲。好虛偽的人啊,這場政治作秀,令人擊節讚賞。俗話說的好,公報私仇者,是卑劣小人。以德報怨者,不合乎常理,心中必有詐。

偉大的孔丘先生,對於以德報怨,也是不以為然。難道你劉仁軌,比孔丘更高尚,開什麼玩笑啊。懶得再過問,告誡袁異式,不要擺宴了,趕緊開溜吧。馬上找關係,離開御史臺,那人太陰險,你鬥不過他。

冬季十月十五,媚娘上陳情表:舊時封禪大典,祭祀地神之時,由皇太后陪祭,三公九卿主祭。妾身依據周禮,竊以為不妥當,男女沒有區別。懇請陛下允許,我率內外命婦,主持祭祀典禮。

這是商量好的,李治言而有信,很快頒佈詔書:社首山的地神,武皇后為亞獻,作為第二梯隊。越國太妃燕氏,作為第三梯隊,完成最終獻祭。

這個越國太妃,是太宗燕德妃,越王李貞之母。燕德妃的母親,和媚孃的母親,是親堂姐妹兒。媚娘與燕太妃,就是表姐妹兒,太妃性格謙和,兩人關係不錯。

昔日媚娘進宮,就是燕妃舉薦,武康也敬重她。將來李貞倒武,媚娘殺其滿門,不牽連燕妃墓。李敬業叛亂時,不僅大殺特殺,還挖李勣的墓。最後戮棺鞭屍,吊在城頭曝曬,由此可見親疏。

十月二十四日,李治再次下詔,大概意思是說:往屆的泰山封禪,天神地神的祭壇,牌位擺設很寒酸。枯乾的麥秸稈,陶土做的酒瓢,都是什麼東西?朕要與眾不同,改用綾羅綢緞,黃金白銀酒壺,以後按此慣例。

又頒詔書指定,郊外祭祀天地,太廟祭祀祖先,包括宮廷宴會,各用專業舞曲。文舞《功成慶善樂》,武舞《神功破陳樂》,以後形成慣例。所謂文舞武舞,拿的東西不同,文拿古笛雞毛,武拿盾牌斧頭。

十月二十六日,一切安排妥當。李治體恤下屬,官員放假兩天,二十八日出發。大概路線如下,以洛陽為起點,先去帝丘濮陽,經由山東鄆州,到達山東齊州,最後泰山腳下。

至於回程路線,李治的意思是,封禪以後再說。武康難得休息,興沖沖回到家,幫忙收拾東西。小媳婦和大丫,都有誥命在身,到時跟著媚娘,完成亞獻祭祀。

全家老小都去,各種生活用品,衣服盤纏等等,裝了六輛馬車。此次隊伍龐大,只能住宿野外,必須慎之又慎。婺倭兩營部曲,共計六百餘人,也都跟隨護衛。

鬧鬧興奮異常,她早就想體驗,老爹行軍打仗時,住帳篷的感覺。早就纏著錢順,編織小型盔甲,改造小弓小刀。小身板穿戎裝,各種袖珍裝備,騎上棗紅小馬,看著英姿颯爽。

還提無理要求,聖駕出發之時,跟在老爹身邊,共同護衛玉輅。武康哭笑不得,上陣父女兵嗎,這點遺傳你媽。反觀二丫秀娘,還是沉默寡言,抱著個小白兔,能發呆一整天。

她們姐妹兩個,就是兩個極端,讓他喜憂參半。吃過午飯後,留在後院廂房,陪著她們閒聊。午時四刻左右,錢順遣人彙報,武氏兄弟來訪,正在門外等候。

武康微蹙眉頭,來的武氏兄弟,是懷運和惟良,武士稜的子嗣。武士彠四兄弟,武士稜是長兄,士逸士讓次之,士彠是老弟弟。時至今日,兄弟四個,全都走了。

懷運和惟良,元慶和元爽,被楊氏陷害,被貶出京城。懷運遷淄州刺史,元慶遷龍州刺史,惟良遷始州刺史,元爽遷豪州刺史。最慘的是元慶,剛到龍州不久,竟然鬱鬱而終。

此次泰山封禪,超過半數刺史,跟隨見證大典。豪州刺史元爽,沒被皇帝點名,依舊待在任上。由此便可知曉,榮國夫人楊氏,多麼厭惡元爽。懷運惟良幸運,允許進京侍奉,還是李治欽點的。

小晴也曾提起,哥倆進京之後,前後五次登門。可惜武康太忙,每天早出晚歸,一直沒有會面。今天恰好假期,他們再次拜訪,倒也鍥而不捨。

對於他們兩個,印象還算不錯,多少有些交情。上次出征百濟,收攏淄州府兵時,與懷運喝過酒。一頓飯的功夫,他三番五次的,恭謹婉言表示,要與榮國夫人,修復親情關係。

此次拜訪目的,應該也是如此,他們想要回京。離開後院廂房,小晴溫言提醒:“伯母和皇后,都厭惡他們,別交往太深。不如這樣吧,夫君不出面,我打發他們。”

貌似沒有必要,媚娘不煩他們,只是礙於楊氏。回房整理衣冠,溫言安慰妻子:“我去接待他們,你就不要去了,好好檢查行李。千萬管好女兒,你們跟著皇后,那麼多的命婦,不能失了禮數。”

小晴翻起白眼,說了那麼多遍,耳朵起老繭啦。武康尷尬撓頭,大步走向前院,門外見到兩人,拱手哈哈笑道:“勞煩兄長久等,武康心中有愧,快快客廳說話。”

態度十分殷勤,兄弟倆放心了,特別是武惟良,竟然暗鬆口氣。簡單寒暄片刻,三人回到客廳,各分賓主落座。吩咐管家錢順,沏最好的茶水,準備幾樣甜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