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五章 乾元殿頌是契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五章 乾元殿頌是契機 (3 / 3)

史館這個機構,唐初正式設立,這標誌著修史,逐漸成為制度。也是我國古代,由私人修史書,到政府修史書,真正的轉折點。也是穢史開端,李世民老先生,開起穢史先河。

功勞無限美化,汙點全力縮小,或者直接刪除。歷史淪為工具,只為政治服務,就從唐朝開始。貞觀年到如今,宰相監修國史,成為中央慣例。老狐狸許敬宗,靠著修史賺錢,也是標杆人物。

走過工作區域,去史官休息室,敬宗怡然自得:“不能科舉及第,沒娶五姓貴女,不能檢修國史。這是變之口中,人生三大憾事,你我各缺其二,實在令人遺憾。”

武康笑而不語,沒什麼遺憾的,科舉和修國史,我沒半點興趣。兩人進房間,分賓主落座,敬宗眨著眼,神秘兮兮道:“叔父年紀大了,其餘兩大憾事,要由後輩彌補。為了多給後輩,留下幾筆財產,甘願被人利用。”

明顯話裡有話,敬宗呵呵笑道:“變之三大愛好,詭笑美婦戰爭,從不樂於助人。你做的每件事,都有直接目的,請老夫轉文章,在下很大的棋。結果令人滿意,聖人有了火氣,你已經成功了。”

武康故作驚詫,煞有介事說:“那些坊間傳聞,自然不能當真,我不喜歡戰爭。王勃是個神童,我敬佩文化人,所以想幫幫他。到了您老嘴裡,變成別有用心,我的心很受傷。”

敬宗嗤之以鼻,言辭鑿鑿道:“最瞭解變之的,天下只有兩個,老夫和英國公。剛才李勣笑了,表示洞悉全部,只是置身事外。老夫真的佩服,能從小處著手,算計五大宰相,包括當今聖人。”

武康不接話茬,敬宗渾不在意,開始滔滔不絕。若是幫助王勃,隨便找人即可,沒必要找宰相。你早就知道,那錦繡文章,能打動聖人。也早就知道,陸敦信等人,會找種種藉口,阻止聖人授官。

聖人十分強勢,皇權受到掣肘,肯定難以忍受。會效仿漢武帝,重啟內朝制度,分割外朝權利。他先行謀劃,若明年科舉,王勃幽素及第,就會正式執行。

武康無奈攤手,你老說的都對,可我不會承認。他口中的內朝,漢武帝時出現,為了限制丞相。從秦朝到漢初,貴族把持政治,丞相就是領袖。

漢武帝時代,功臣老死殆盡,勢力開始削弱。希望趁此機會,打破丞相專權。提拔庶族地主,官職小的儒士,作為貼身侍從,組成顧問團隊。內宮之中辦公,決斷國家大事,所以稱為內朝。

其根本目的,分丞相權利,加強中央集權。這些庶族儒士,大多來自民間,瞭解社會弊端。同時學識淵博,思想比較開明,能夠參與政事,自然忠心耿耿。

武帝雄才大略,靠著內朝體系,大肆收攏權利。以丞相為首的,外朝決策機構,變成執行機構。其實說白了,君權相權角逐,不是東風壓西風,就是西風壓東風。

武康沉吟片刻,實話實說道:“既然叔父勘破,我也不再隱瞞,確實有此謀劃。你我心知肚明,聖人身體不好,如果內朝開啟,會讓阿姊主管。我的要求不高,只想幫助阿姊,穩定皇后寶座,請問能實現嗎?”

敬宗目瞪口呆,武康如此坦誠,讓其措手不及。良久之後,露出淺笑:“萬分羨慕皇后,身前有武變之,為她遮風擋雨。老夫可以斷言,等到封禪結束,內朝就會組建,你仔細想想吧。”

武康摸著下巴,凝視許老狐狸,見他手指東方,不禁啞然失笑。李九組建內朝,可以說是必然,因為東宮太子。李弘性情寬厚,深受朝臣青睞,畢竟誰也不想,跟著兇狠領導。

此刻外朝大臣,逐漸倒向李弘,這讓李九不安。他是喜歡李弘,視他為繼承人,讓他繼承江山,但並不是現在。不想做太上皇,不想打壓李弘,想要另覓他徑,內朝就是首選。

他的如意算盤,內朝分權外朝,維護手中權利。打造某種平衡,加強中央集權,左右得心應手。但還是那句話,身體力不從心,會找媚娘代言。

有了智囊團隊,有了官員支援,後位才會穩定。等到李九駕崩,這些內朝臣子,就是她的班底。想到這裡,笑容真誠,問許敬宗:叔父想要什麼?

敬宗眉開眼笑,搖頭晃腦說:“叔父七十有四,動筆已經艱難,沒有幾年可活。所以想為許家,找個身後靠山,變之最為合適。我要你家二孃,我的全部後裔,可以任你挑選。”

武康馬上搖頭,敬宗同時擺手:“她是你心頭肉,叔父能理解,你想招婿入贅,叔父也答應。但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子女閱歷淺,自己選夫婿,會抱憾終身。”

還是老生常談,武康陷入沉思,良久後抬頭說:“你曾孫許望,二丫不排斥,我不反對結親,也不強求入贅。不如這樣吧,等封禪結束,我問二丫意思。她如果不反對,咱們提上日程。”

敬宗哈哈大笑:“變之有眼光,所有後裔中,我最看好望兒。不要擔心皇后,我們兩家結親,她不會反對的。按你的意思辦,封禪之後再說。”

又是一語雙關,武康不置可否,封禪後再說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