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五章 是不是御史來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五章 是不是御史來了 (2 / 3)

此乃開國以來,打的最大敗仗,是非戰鬥減員。武康以此要挾,將他拉上賊船,成為武家同盟。去年五六月份,為了抵禦吐蕃,他去鎮守西陲,今年八月病死。

心中不禁唏噓,遙想最近三年,死的名將太多。諸如龐孝泰將軍,任雅相老戰友,營州都督程名振,左戎衛大將軍杜君綽,或戰死或病死。老將軍們走了,沒有新人補充,軍事骨幹斷層。

懶得糾結這些,先找大傑楊炯,買篇祭文憑弔。可這王八犢子,開口要二十貫,之前都是十貫。此乃坐地起價,懶得就地還錢,直接轉身離開,找許敬宗代筆。

到許敬宗府上,又吃了閉門羹,許府門房傳話。郎君臥病在床,最近半個月內,謝絕客人拜訪。許敬宗還說了,如果想要祭文,去萬年坊王家,找王子安代筆。

武康唯有苦笑,敬宗生病是假,趨吉避凶是真。薛氏廢武運動,他已得到風聲,選擇置身事外。將我拒之門外,是想撇清關係,估計他也認為,武家在劫難逃。

此乃人之常情,不能多說什麼,說什麼也沒用。轉身去萬年坊,拜訪王子安家,然後徹底懵逼。原以為是老學究,沒想到是少年郎,十三四歲左右,不會是神童吧?

直接說明來意,少年自信滿滿,提筆一蹴而就。吹乾墨跡閱讀,果然文采斐然,文筆頗為煽情,讀了就想落淚。於是來了興趣,送十兩潤筆費,和他拉起家常。

繼續瞠目結舌,又是個大人物,名聲不輸楊炯。絳州龍門王勃,初唐四傑之一,寫《滕王閣序》的。今年的重陽節,他上書劉祥道,陳述自我政見,表達出仕決心。

祥道擊節叫好,大讚他的文章,稱其為神童也。然而沒有舉薦,王勃才十四歲,年紀還是太小,不好直接舉薦。本朝最奇葩的,是武康武變之,保有兩個記錄。

首先當官最早,在十七歲左右,任婺州參軍事。其次升遷太快,剛到而立之年,堂堂的大將軍,正三品武職官。劉祥道的意思,讓他再等三年,等到十七歲時,再舉薦他為官。某人珠玉在前,不會招惹非議。

交談半個時辰,可謂賓主盡歡,客人告辭離開,主人親送門外。武康對王神童,說實話很失望,才學確實很高,情商低的可憐。狂傲的沒邊了,小看天下英雄,不知天高地厚。這樣的性格,仕途註定坎坷。

十月初十辰時,醴泉坊仁泰府,百官靈堂拜祭。武康聲淚俱下,背誦那篇祭文,結果十分搞笑。就他自己在哭,其他奔喪同僚,都在品味文章。若非場合不對,肯定大聲叫好,這十貫錢花的值,不愧是王勃呀。

到了午時五刻,喪禮進入尾聲,按照既定套路,棺槨抬上馬車。武康身穿素衣,陪同司禮官員,走在隊伍前面。日夜兼程趕路,兩天後到昭陵,等到望日下葬。

鄭仁泰的墓,在昭陵西南方,魏徵墓旁邊。十月十五未時,葬禮正式結束,太宗的嫡系心腹,會永遠陪伴他。對於古人來說,活著出將入相,死後陪葬皇陵,就是人生巔峰。

送葬隊伍離開,武康去新城墓,靜坐在祠堂裡。等到夜深人靜,藉著昏暗燈光,望著她的靈位。心裡不是滋味,話語飽含愧疚:“我知道你恨我,我的所作所為,確實不討人喜。”

微微搖頭,面色疾苦,自言自語:可沒得選擇,我們的出身,決定了命運。朝堂爭權奪利,更甚戰場廝殺,如果粗心大意,就會萬劫不復。然而可笑的是,整日謹小慎微,依舊萬劫不復。

皇后和武家,遭遇最大危機,若能渡過此劫,就是天大機遇。可惜很難挺過,廢后集團主謀,就是你的九兄。昔日為了掌權,藉助廢王立武,誅殺關隴門閥。長孫詮父子,包括你的幸福,都被政治毀了。

還是因為權力,他想故技重施,扶持薛氏集團,軟刀子殺媚娘。漱玉我告訴你,此次政治風暴,無論誰勝誰負,都會血流成河。如果政鬥成功,上官儀等政敵,至少流放嶺南,或者全被誅殺。

如果政鬥失敗,媚娘入住冷宮,我會入住牢房。他們隨便找藉口,就能取我性命,比殺雞還簡單。我是無所謂的,正好下去陪你,只是連累二丫。恐怕普天之下,真心疼愛她的,只有我一個人。

說完緩緩起身,來到供桌旁邊,拿起爐邊剪刀,剪去燃盡燈芯。燈芯在剪刀上,依舊努力燃燒,直到化為灰燼。武康啞然失笑,放下手中剪刀,凝望新城靈位,繼續說心裡話...

燭芯烈火焚身,仍想綻放光芒,人若山窮水盡,也想絕地求生。佛祖曾經說,我不下地獄,誰愛下誰下。我不想認命,便求李淳風,他給了個“新”字,我就想到了你。

你對我的恨,和二丫無關,她是無辜的。為了咱女兒,求你可憐我,託夢指明路。可要儘快喲,我真的很怕,離開昭陵後,御史在等我。宣讀你哥的詔書,說媚娘被廢黜,押我回去受審。

傾訴完心裡話,武康回到蒲團,盤膝坐閉上眼。努力放空神經,強迫自己入眠,等待漱玉提點。一覺睡到天亮,除了渾身痠麻,沒有任何夢境。繼續等待吧,還有兩天時間,出使期限結束,必須回京覆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