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三十八章 東城門外大閱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八章 東城門外大閱兵 (3 / 3)

引起軒然大波,婺營帶頭吶喊,剎那引爆三軍。不到兩分鐘,來了挑戰者,是個彪形大漢,看打扮是禁軍。雙方互相見禮,大漢自報家門:“右屯營校尉,李大祚挑戰。”

右屯營禁軍,秒變啦啦隊,無不吶喊助威。李大祚受鼓舞,扎馬步舉橫刀,咧嘴桀桀笑,滿臉的挑釁:“素聞武大將軍,每戰身先士卒,堪比古之惡來。大祚不自量力,敬請將軍指點。”

楚神客端著盆,平郎手持絹布,刀鞘塗抹石灰。等開啟場子,武康雙手握刀,刀身舉過頭頂。一米七千牛刀,杵著像避雷針。李大祚沉臉,陰陽怪氣質問:“將軍儀刀出戰,且不取刀鞘,小看右屯營嗎?”

都是血性漢子,右屯營炸開鍋,紛紛高聲叫囂。其實可以理解,刀鞘的重量,遠重於油布。千牛刀重三斤,刀鞘重二斤多,近六斤的重量,不是戰場用的。

左衛大將軍,張延師來到,現場很快安靜。現在的北衙禁軍,編制還比較混亂,李九沒成立羽林軍。禁軍也沒將軍,校尉官職最高,吞營全部的軍務,由諸衛將軍檢校。

張延師看武康,雙眼閃過讚許,清清嗓子喊:“陛下有口諭,張某人不才,主持擂臺比武。雙方兵器任選,馬戰步戰不限,先中刀者為敗。陛下特別交代,做到點到為止,切莫傷了和氣。”

衛士紛紛叫好,張延師資格老,軍中很有威望。武康坦然接受,看著李大祚說:“李兄有所不知,此刀陛下所賜,隨我征戰沙場,刀下亡魂無數。這把千牛刀,出鞘必見血,所以不纏布。”

這逼裝的很大,頗有武俠之風,短暫沉默後,爆發滿堂彩。十六衛眾將軍,有的面露不屑,有的肅然起敬。特別是蘇定方,以及曾經和武康,並肩作戰的將軍,更是點頭稱讚。

李大祚不再贅言,呶呶衝了過來,舉刀力劈華山。武康眉頭微蹙,所謂北衙禁軍,果然繡花枕頭。不經實戰洗禮,也沒嗜血氣息,如果放戰場上,就是送人頭的。

橫刀舉起那刻,雙腳果斷行動,鋼鐵般的身軀,卻比狡兔靈活。刀鋒風馳電掣,與他擦肩而過,閃出兩個身位。

雙方背對背,武康手腕下翻,千牛刀杵地,身如青松挺拔。四十萬度望天,嘴角扯出嘲諷,果然不出所料。所謂的禁軍,就是繡花枕頭,說他們是弱雞,那是侮辱弱雞。

李大祚低頭,看著胸口白印,滿臉不可思議。一個回合落敗,若是沙場對陣,已然開膛破肚。呆愣許久,頹然轉身,到武康身前,拱手行禮道:“將軍衝鋒陷陣,殺敵砍瓜切菜,李某昔日不服。今日比武,心服口服。”

武康淺笑,輕輕點頭,雙手回禮。大祚轉身離場,婺營放聲歡呼,禁軍全部蔫了。他們心知肚明,李大祚在禁軍,勇武名列前茅。可在對方面前,不過一合之敵。

李九皺起眉頭,臉上略帶怒氣,保衛皇宮的禁軍,竟然不堪一擊。是武康太強橫,還是禁軍太弱?

李義府湊過來,小心翼翼道:“陛下明鑑,變之久經戰陣,平睦州叛亂時,年僅十八歲。其後跟隨蘇將軍,東征西討數年,戰鬥經驗豐富。李校尉落敗,在情理之中。”

許敬宗也拍馬,李九擺手制止,全神貫注觀看。有個怪異的想法,漸漸湧上心頭:禁軍必須加強,以往選拔途徑,明顯不合時宜。何不從諸衛中,選拔百戰精銳,編入禁軍之中?

比武仍在繼續,武康連敗九勇,贏得陣陣喝彩。連敗十二勇士,都是一合之敵,頓時索然無味。目光掃視四周,定格將軍方陣,煞有介事道:“諸位將軍們,除了我老師,晚輩恭請賜教。”

赤裸裸的挑釁,將軍們神情各異,蘇定方笑而不語。很快有人應戰,劉伯英老將軍,提馬來到陣中:“變之賢侄,你很囂張,老夫不才,特來領教。”

錢順牽來鬥驄,武康翻身上馬,輕撫鬥驄鬃毛,煞有介事道:“您老今年五十,晚輩正值壯年,已經佔據上風。昔日在百濟,劉仁願老將軍,曾豪言壯語,三十回合打敗我。不知您老,要幾個回合?”

劉伯英哈哈樂:“百濟戰場上,變之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不過變之啊,老夫首次出征,是在三十年前,你還沒出生嘞。至於多少回合,打過才知道,先吃我兩槊。”

白馬四蹄如飛,鬥驄迎面而上,兩人戰在一處。劉伯英使馬槊,招數相當老辣,招招不離要害。武康雙手握刀,應對遊刃有餘,十個照面過去,斗的旗鼓相當。

馬槊長四米,裝具尺許槍頭,攻擊範圍廣,是猛將的標配。武康卻不喜歡,覺的傷口太小,殺人不夠血腥。他摯愛千牛刀,造成傷口更大,流的血更多,中刀者必死無疑。

幾個回合過去,武康身體後躺,躲過馬槊橫削。同時找準時機,長刀斜著劈出,兩騎擦肩而過。各自勒挺戰馬,緩緩調轉馬頭,沒有再次衝鋒,勝負已經分出。

劉伯英右手提槊,左手駕馭戰馬,來到校場中央。間隔兩米不到,頗有豪邁道:“若我年輕二十歲,那麼今日獲勝的,必然是老夫,變之以為然否?”

武康不接話茬,簡單恭維幾句,目送老劉離開。忽聽馬蹄聲,炸雷般怒吼:“變之休要張狂,左驍衛將軍龐孝泰,特來領教高招。咱們廢話少說,先吃我一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