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火面面相覷,火長滿臉諂笑:“將軍若喜歡,那再來一首。仙子嬌嬈骨肉均,芳心共醉碧羅茵,情深既肇桃源會,妙蹙西施柳葉顰。洞裡泉生方寸地,花間蝶戀一團春,分明汝我難分辨,天賜人間吻合人。”
品味曲中之意,不禁啞然失笑,拍著巴掌叫好。氣氛開始和諧,衛士不再拘謹,也都掛上笑容。武康心情好轉,看中間鐵馬盂,突然有了胃口,扭頭吩咐趙聲:“去營裡拿吃的,今晚在這搭夥,都沒意見吧?”
衛士趕緊搖頭,無不暗生好感,傳言果然不虛,武將軍平易近人,沒有絲毫官架子。火長賠著笑,吩咐眾衛士:“武將軍串門,都拿出好東西,咱們好好招待。”
外蒙古草原,晝夜溫差大,圍著鐵馬盂,能愉快聊天。所謂鐵馬盂,長的像痰盂,府兵出征時,必帶的裝備。個頭相當大,能裝很多糧食,用來做飯取暖。
武康對府兵,很是有好感,類似後世農民,生活都很艱苦。農忙時耕地,農閒也忙碌。後世的農民,會進城打工;唐朝的農民,會苦練武藝,隨時準備著,為國家征戰。
接到出征命令,開始武裝自己,準備各種工具。首先是吃的,每人自帶乾糧,至少九鬥麥飯,以及兩斗大米。從折衝府軍械庫,領出自備的武器:長弓和箭囊,三十支羽箭,橫刀和磨刀石,氈帽和氈裝,解結錐和行藤。
行藤是皮製護具,從腰延伸到腳,射箭時避免受傷。解結錐能撬箱子,解開繩子死結,很實用的工具。折衝府軍械庫,根據實際情況,分發各種戰甲。
根據兵種不同,分配馬槊或陌刀,陌刀棒和強弩,各種防禦盾牌。所以唐朝衛士,單兵裝備很多,各種武器防具,武裝到了牙齒。除了單兵裝備,還有火隊裝備,也是相當的多。
十人為一軍火,分配六匹馱馬,或者六頭毛驢,用來馱運物質。生鐵馬盂一個,用來吃飯取暖;烏布幕一頂,用來搭建帳篷;布做的馬槽,餵食馱馬毛驢。
挖戰壕的鐵鍬,刨土用的鎬頭,挖槽打孔的鑿子,舂米用的碓頭。還要帶個籮筐,等打了勝仗,用它裝戰利品。斧子、鉗子和鋸子,每樣來一把,用來製造器械,劈荊斬棘開路。兩把鐮刀,兩張甲床,用來放盔甲。
隊裝備包括:取火的火鑽,胸馬繩一套,首羈足拌三套。各種各樣的裝備,掛的滿身都是,堪位元種部隊。不像影視劇裡,士兵乾乾淨淨,穿明晃晃盔甲,手裡拎刀或矛。
衛士準備麥飯,恭敬的遞過來,武康起身道謝。所謂的麥飯,是陝西的小吃,後世小有名氣。麵粉混合野菜,撒上些許鹽巴,放在鍋裡蒸熟,也就是菜饅頭。
吃完菠菜麥飯,火長又遞來個,武康瞠目結舌,竟然是榆錢饃。趕緊接手道謝,然後狼吞虎嚥。半個饅頭下肚,品味熟悉味道,想起傷心往事,眼裡閃出淚花。
衛士全員懵逼,最常見的麥飯,堂堂的大將軍,皇后的從父弟,為何吃的落淚?火長糾結片刻,小心翼翼說道:“榆錢飯不可口,您吃我的吧,關中野菜麥飯。”
武康擺擺手,嚥下榆錢饃,擦眼角回憶道:“幼時家裡窮,榆錢長出時,阿爺摘很多,蒸大鍋榆錢饃。我很喜歡吃,這麼大的饅頭,每頓吃三個。自從阿爺過世,再也沒吃過,想起傷心事,兄弟們見笑了。”
眾人沉默幾息,紛紛連道不敢。火長溫言安慰。旁邊有個小兵,壯著膽子說:“我家的婦人,做榆錢麥飯,村裡最好吃。將軍若是喜歡,每年有榆錢時,我給你送幾籠?”
武康微笑謝絕,已經物非人非,阿爺的榆錢饃,再也吃不上了。這時趙聲來到,背來大包食物,有宮廷的糕點,婺州的葛粉,淮南的蜜糖。兩斤漠北熟羊肉,兩袋高粱美酒。
東西分給他們,武康裝腔作勢:“宮廷秘製糕點,聖人皇子享用,此次出征之前,皇后送給我的。還有兩袋美酒,正宗的紅高粱,普通人喝不到。現在送給你們,不過千萬注意,喝醉違反軍規。”
衛士兩眼放光,拍著胸脯保證,也是狼吞虎嚥,差點咬掉舌頭。蜜糖是奢侈品,他們只是府兵,幾乎不能吃到。武康不愛甜食,吃完榆錢饃,靠鐵馬盂取暖。
目光掃視營房,暗暗點頭讚許,裝備排列整齊。吃飽喝足後,又聊了很久,講各種葷段子,賓主皆盡歡。臨近息營時分,武康俯身低頭,取下五個護身符。
一條鬧鬧求的,兩條媳婦的,兩條媚孃的。拿出媚孃的,遞給胖火長:“出征前兩天,皇后給我求符,一條佛家的,一條道家的。我喜歡道家符,佛家的你拿著,保佑平安回家。”
衛士滿臉豔羨,火長呆若木雞,嘴唇不斷蠕動,頭搖成撥浪鼓。武康推過去,不容他拒絕:“聽你兩首曲子,吃你的榆錢饃,感覺萬分溫馨。你就拿著吧,這是皇后求的,可以當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