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刺史 第三章 筆友的現實會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刺史 第三章 筆友的現實會面 (1 / 3)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臘月初七,卯時八刻。

武康率領的馬隊,終於來到長安,春明門外勒住馬,望著高大的城牆,著時感覺震撼。長安城是這個時代,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熙攘人群絡繹不絕,還有許多胡人,魚貫湧入城門。

眾人下馬進城,靠右邊走,過興慶宮,穿繁華東市,進入平康坊。這裡不是婺州,不能違反法律,城中跑馬要挨鞭子。此地距尚書省官署近,成為舉子、各地駐京官吏、進京人員聚集地。

婺州駐京辦就在這裡,是私人性質的,是紅高粱酒坊長安總部。官辦的駐京辦叫進奏院,中唐以後的事。負責接待的,是酒坊總管盧淺,盧三郎的家奴。

平康坊是長安,乃至整個大唐,最大的紅燈區,早已聞名全國。暗娼不斷拋媚眼,還主動過來搭訕,小弟們早就興奮難耐。武康嗤之以鼻,撇撇嘴笑罵:“瞧那點兒出息,盡情去玩吧,給你們報銷,不過僅限今天。”

剎那歡聲雷動,保安嗷嗷直叫。武康也樂了,繼續吩咐:“都給我記住了,不許爭風吃醋,不許打架鬥毆,不許帶女人回來。記住這裡是長安,不是咱的主場,出事兒我搞不定。”

保安信誓旦旦,武康滿臉鄙夷,帶楚神客、林平郎,帶賀禮夜明珠離開。平康坊往北,是東部皇宮,不時有士兵巡防。媚姐的孃家住永興坊,於皇宮景風門、延禧門外,被高高坊牆隔開。

寬敞大街上,回頭率超高,紫袍不稀罕,稀罕的是刀疤臉。明明文官打扮,卻挎著橫刀,還如此彪悍年輕。沿途遇見個小吏,提著木盒子,到一戶人家前,開啟蓋子翻找。

片刻拿出信封,從門縫塞進去,提木箱離開。看起來是郵差,郵政快遞系統,早在關內道試行,不知效果如何。武康來了興趣,過去和郵差搭訕。

武府在永興坊東北,是高門大院,院內熱鬧非凡,迎客僕人哈欠連連。門房甲伸懶腰,揉眼抱怨道:“我說三胖子,來的都是綠袍,緋袍就兩個,紫袍一個沒有。昭儀聖眷正隆,主母七十五大壽,咋就沒人巴結啊?”

三胖子撇嘴:“你問我,我問誰?上月蕭淑妃孃家過壽,紫袍來七個,緋袍數不過來,門庭若市的。這俗話說的好,不怕不識人,就怕人比人...發啥呆啊二餅,有沒有聽我說話?”

二餅挺直腰桿,暗暗使眼色。三胖子扭頭,見來了紫袍,瞬間打起精神。兩人恭敬行禮,三胖子接名帖,登時目瞪口呆,說了聲“貴客稍等”,撒腿往院裡跑。

堂屋客廳坐滿人,正位坐著老婦人,舉止優雅大方。武順在講故事,逗得楊氏呵呵笑,媚娘也抿起嘴。下手坐著四個中年,是媚孃的便宜哥哥,武元慶、武元爽兄弟,便宜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再往下是後輩,老幼十幾號。

三胖子跑到客廳,手託名帖興奮彙報:“新任御史大夫,崔義玄崔公前來祝壽,此刻門外等候。”

客廳瞬間安靜,武媚娘噌的站起,接過名帖仔細看,臉上露出興奮。楊氏接愛女示意,由婢女攙扶起身,笑的合不攏嘴:“快去開啟中門,老身親自迎接。”

三胖子應諾,楊氏走在前,武順、武媚跟在後。武媚緊握小手,大眼滿是喜氣,激動壓抑不住。賤人王氏登皇后位,因為她出身太原王氏,是關隴門閥的代表。

崔義玄代表清河崔氏,是超越王氏的望族,如果得到他的支援,絕對如虎添翼。不禁又想起康郎,他是崔義玄的女婿,崔義玄親自前來,應該看他面子。

武元慶四人對視,悻悻跟了上去,心中無不暗罵。哪有婦人迎客道理,我們才是主人,讓同僚笑話嗎?但敢怒不敢言,他們能做官,都是靠媚娘關係。

中門大開主人出來,老崔目光掃過,沒找到想見的人,不禁有些遺憾。雙方見過禮,老崔再次抱拳:“些許公務耽擱,未能如期而至,望親家恕罪,望昭儀恕罪。”

所有人瞬間高潮,這一聲“親家”,比任何禮物都貴重。表示老崔認這門親戚,御史大夫和清河崔氏,天大的助力。

媚娘如沐春風,雖然頂著昭儀頭銜,真正給面子的重臣,屈指可數。索性行晚輩禮,恭敬打招呼:“崔公言重,您能過來,是武家榮幸,快快裡面請。”

回到屋分賓主落座,四武想插話,老崔不給面子,只和楊氏、媚娘寒暄。覺的差不多了,想問賢婿情況,三胖子再次彙報:“少郎君到了,在門外等著嘞。”

此言一出,敏月起身就跑,敏之向外婆告罪,也匆匆離開。楊氏面露慈祥,媚娘面露期待,示意三胖子有請。四武頻繁使眼色,後輩全部出去迎接。武康是小弟,他們是兄長,不能丟了面子。

武府大門外,武康抱著敏月親暱,還是外甥女親,倆月沒見甚是想念。大隊人馬過來,見敏月騎叔父脖子上,無不面露厭惡。一時行禮不是,不行禮也不是,全都目瞪口呆。

約莫兩分鐘,走出個四歲娃娃,有模有樣行禮,操著稚嫩童聲:“侄兒三思,拜見叔父,舟車勞頓,一路辛苦。耶耶和姑母,都在等您!”

哎呦我的天,這沒斷奶小屁孩,梁王武三思呀,以後興風作浪,攪得武唐天翻地覆?正想敷衍幾句,又有瓷娃娃見禮:“侄兒承嗣,給叔父請安,叔父辛苦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