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刺史 第一章 路遇新城長公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刺史 第一章 路遇新城長公主 (1 / 3)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一月二十九,辰時。

十月一初三,武康率領婺州民團,與揚州軍南北夾擊,全殲叛軍於婺州境內。文佳女皇陳碩真,偽僕射章叔胤,五名火鳳教死忠,在東明大道法場上,正式領了盒飯。婺州人民的生活,翻開新的篇章。

十月十五日,公文下達,婺州官場大地震:原婺州刺史崔義玄,升御史大夫,官階從三品,官升一級。御史的職責,風聞奏事,監察百官,今天噴這個,明天參那個。倆字概括——噴子,御史大夫就是噴頭兒。老崔早收到風聲,初五捲鋪蓋走人。

原婺州別駕武康,終達成所願,升婺州刺史,官階正四品上,普天同慶。大唐的行政制度,分道、州、縣三級,安史之亂前,道是監察機構,類似華北、東北地區等。

御史臺派御史,分赴各道,監督刺史。州和縣是行政機構,州轄區比地級市大,州長官是刺史,直接對中央負責,類似省長加書記。武康虛歲二十二,做實權刺史,確實震驚官場。

武媚姐在信中說,為他升職這事兒,朝堂吵的天翻地覆。關隴集團,以褚遂良、韓瑗、來濟為代表,以年齡為藉口,堅決反對;佞臣集團,以許敬宗、李義府為代表,強烈支援。

李九總裁力排眾議,列數武康各大功勳,升其為婺州刺史。李總很夠意思,為了幫助武康,同時論功行賞,大力培植武康的班底:原司法參軍狄仁傑,升錄事參軍事,官升一級。

原司功參軍王林睿,升信安縣令;原司戶參軍孫茂,升龍丘縣令;原司倉參軍孫應元,升勇康縣令;原司兵參軍秦禮,升義烏縣令。原司士參軍魏定州,升金華縣令。

五縣都是中縣,所以他們的官階,都是從七品上,比六曹參軍高兩級。同時撤銷蘭溪縣,三河戍歸金華縣,其餘歸龍丘縣。如此一來,婺州五縣的縣令,都是武康原班人馬,工作確實好做許多。

關隴集團不甘失敗,施行分權架空計劃:首先派出親信,來婺州任實權長史,人選還沒確定,身份絕對不低;其次派出門閥子弟,出任六曹參軍,明目張膽的奪取。

武康登時就不樂意了,決定以刺史身份,傳送緊急公文。表示接受朝廷安排,可以放棄長吏,放棄五曹只留戶曹。舉薦候補太學生張柬之,出任司戶參軍,做婺州財政所長。估計懷才不遇的老張,會感恩戴德,美滋滋來婺州。

張柬之(625706)字孟將,山南道、襄州、襄陽縣人,今年二十八歲。和姜子牙一樣,大器晚成者。六十中進士,在舒州清城縣(青城山下)做縣丞,後被狄仁傑舉薦,被媚姐擢升宰相。八十歲發動神龍革命,殺媚姐姘頭張宗昌、張易之,逼媚姐還政李唐。

武康認為,爭權奪利的政鬥,我可能搞不過,但我知道誰能搞得過。狄仁傑和張柬之,兩個未來宰相,老張還是老革命家,鬥不過你們這群龜孫?我還真不信了!

十月十五午時,擬好舉薦公文,連同御賜緋袍,加急發往長安。穿緋袍衝鋒陷陣,被砍的千瘡百孔,被老崔寫入報功書,添油加醋一番。李總得知後,讓他發緋袍過來,列為實物教材,教育朝廷官員。

等發出公文,同僚相約喝慶功酒,畢竟升官發財了。唐朝升官等於發財,拿武康來說,每年俸錢五十兩,俸糧二百八十斛,職田七百畝,僕役俸錢八十兩。全部摺合銅錢,約一百八十貫,一年工資吃兩輩子。

第二天酒醒後,開啟朝廷公文箱,發現幾件官袍。五件刺史排袍,不同場合穿,還有一件紫袍,李總特別恩賜。崔小晴樂壞了,三品及以上官員,才能穿紫袍、配金魚袋。

穿上後紫氣東來,小晴樂的直蹦,沒蹦幾下開了嘔吐。武康嚇懵,趕緊喊武開把脈;徹底懵逼,咋就成喜脈啦?這事兒鬧的,整天計算安全期,搞大堆安全措施,咋就懷孕了?

小晴流下激動的淚,武康流下鬱悶的淚,要了我的親命呦。十五歲小姑娘生產,危險係數太高,鬧不好出人命。擦乾淚絞盡腦汁,尋找降低危險辦法,別說還真找到了。

上輩子年幼時,村裡不流行醫院待產,本人就是家裡出生。村醫古大媽,本就是婦產醫生,兼職開鄉村診所。給人接生時,隨身攜帶產鉗,能輔助產婦分娩,解決頭位難產,儘早終止妊娠。

她給武康科普過,產鉗使用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起初是夾出死胎,大概在北宋前期,某個了不起的老外,用產鉗接生活胎。

記得五歲時,為滿足惡趣味,以拜師學醫為藉口,求古大媽接生時,現場傳授產鉗的使用方法。結果屁股挨兩下,收穫批評教育,美夢破滅;後來上體校,為滿足惡趣味,以科學為藉口,研究產鉗使用影片。被室友嘲諷的同時,也熟悉了步驟,只是沒實踐過。

想到這馬上行動,根據記憶畫圖樣,開啟庫房取出黃金,命匠人日夜趕工,純金打造兩把。

為何純金打造?黃金不生鏽,降低細菌感染機率;為何打造兩把?一個送給武媚姐,那娘們兒挺能生;為何連夜打造?說多了都是淚,也與那娘們兒有關。

由於平叛工作順利,媚姐在信中強烈要求,快馬加鞭在臘月初七前,趕到長安城,參軍伯母楊氏壽宴。理由很強大,首先給長輩盡孝,人之常情;其次咱倆的關係,也該再進一步啦,從筆友奔向現實見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