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攻略 第三十五章 越南兄弟占城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攻略 第三十五章 越南兄弟占城稻 (2 / 3)

“不學無術”,老崔瞪他一眼,科普道:“嶺南道西南,與演州接壤。大概一年前,國王範頭利薨,其子真龍繼立。大臣伽獨叛亂,屠戮范家人,自立為王。百姓不服伽獨,立範頭利的表兄諸葛地為王,請範頭利女兒下嫁。至此臨邑安定,諸葛地遣使入貢,恰途徑婺州。”

嶺南道西南,與演州接壤,這不越南大兄弟嘛!臨邑,好像是占城...占城國?占城稻!武康腦袋嗡的一聲,興奮的手舞足蹈,臉憋的潮紅,抓住崔義玄袖子:“我說老崔,咱們又要立功了,天大的功...”

話沒說完,腦殼挨一巴掌,崔義玄黑著臉,厲聲呵斥:“沒大沒小目無尊長,‘老崔’也是你叫的?小兔崽子找打!”

下午三點左右,婺州衙二堂會議室,坐滿婺州大佬。武康眼角餘光偷瞄,除了上番的崔都尉,領導班子到齊了。

北方的主位,是刺史崔義玄,西邊下首,錄事參軍事盧懷遠。然後是六曹參軍:司功參軍事王林睿,司倉參軍事孫應元,司戶參軍事孫茂,司兵參軍事秦禮,司士參軍事魏應州,司法參軍事武康。

挨著武康,是團練指揮使於洪志。再往下是三名參軍事,正九品下,類似部隊參謀;一名錄事,從九品上,負責記錄文薄,類似秘書長;孤零零最末尾,是醫學博士華容,從九品下。所謂醫學博士,是政府聘用的郎中,和皇宮御醫一個單位。

整個婺州官場,除了折衝都尉,就這麼多正兒八經官員,其他都是吏員、臨時工。當然,別駕、司馬、長史等養老官,自然靠邊兒站,沒資格參加大會。

武康心中暗樂,按資排輩的官場,自己終於不用坐蛇尾了。參軍事、錄事、醫學博士,都隨折衝府上番,按規矩上番半年,可以提前回來。

老崔見眾人到齊,書吏已就位,宣佈會議開始。作為大會豬腳,武康起身發言:“諸位同僚,臨邑內亂初定,遣使入貢我朝,敬受我朝策封。天朝上國,十方臣服,萬邦來儀,為我朝賀!”

大佬們臉色怪異,老崔直接黑臉,司功王參軍撇撇嘴,善意提醒:“變之,咱們是臨時會議,不是正規禮會,不必說這些。還有,長安在西北方向,你衝東北行什麼禮?”

眾人不禁莞爾,老於笑出聲,武康老臉一紅,訕訕放下手,乾咳兩聲說:“臨邑使團路過婺州,他們有一件寶貝,讓我垂涎三尺,我稱之為占城稻,當地稱為早米。它有四大特點,耐旱、適應性強、高產、早熟。”

按武氏發言套路,在東牆釘子上,掛上一張紙,上書“耐旱”二字。現場除了大老粗老於,其餘人無不鄙夷,別人字越寫越好,這位越寫越臭。崔義玄臉更黑,有起身抽他腦門衝動。

“諸位,不要在意細節”,武康渾不在意,步入正題:“占城所在的位置,我稱為中南半島,那裡農耕落後。播種稻米,旱不澆水,澇不排水,不施肥,不耕耘,任其自然生長。特定自然環境,粗放耕作方式,形成占城稻耐旱、耐澇特性。”

眾人無不懵逼,還有這種耕地套路?這時醫學博士老華,抬頭看向老崔,一副欲言又止。崔義玄擺手示意,老華起身謙卑道:“武參軍說的不假,聽嶺南的好友說,他們就是這樣,嶺南道最南邊,也是這樣。”

武康對他善意點頭,繼續道:“咱們的稻子,就嬌氣很多,既怕旱也怕澇。特別是旱,歷朝歷代束手無策。占城稻對雨水需求,遠遠少於我朝稻種。可以這樣說,只要不是大旱,占城稻都能捱得住。”

聽到這話,眾人無不色變,表情無不嚴肅。地方官最怕旱災,只要轄區大旱,政治生涯基本結束。因為古人迷信,朝廷給你個奇葩理由,德行有虧施政無方,觸怒老天爺不下雨,你都沒地方說理。別說地方官了,真遇特大旱災,總裁都得下罪己詔。

占城稻耐旱特性,成功打動他們,武康趁熱打鐵,掛上“適應性強”,繼續道:“眾所周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就連人類,都有水土不服情況。但占城稻,適應能力強,無論江南還是關內,都能茁壯成長。”

講述完引進可能,武康掛上“高產”,繼續說:“占城稻的稻穗,比婺州稻穗,長出一寸左右,顆粒也比婺州稻飽滿。諸位同僚,不要小看區區一寸,攤到萬畝田地,產量至少提高三成。”

大佬們終於瞪大眼,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有糧食就有安定,有安定就有人口,有人口就是政績,有政績就能升官發財。武康很滿意眾人表現,掛上“早熟”,不由得想到九娘。

古代女子早熟,十三四就嫁為人婦,十六就是老姑娘,再後世不敢想象。他這一走神,有故意吊胃口嫌疑,頓時引起大佬不滿,崔義玄直接拍桌子。

武康瞬間回神,露出歉意繼續講:“占城稻成熟週期短,從種到收不到兩月,遠遠短於婺州稻。諸位都知道,婺州大部分田地,都是年收一季,兩季作物稀少,產量也不高。個人認為,如果占城稻普及,婺州能收兩季。”

“此言當真”,崔義玄霍然起身,直愣愣盯著武康。大佬們目瞪口呆,多收一季糧食,什麼概念呀?這要傳到朝堂,絕對天大的功勞,青史留名不在話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