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一個鮮肉月餅,包拯道:“果然美味。這比尋常糕點又好,價錢必然不便宜,尋常百姓吃一次可不容易。中秋賞月,一家人買個月餅,每人分一小塊,想起來也是心酸。”
陳旭道:“不過節日時,大家吃個意思,每人到嘴裡一塊,意思到了就好。”
杜中宵道:“龍圖,這種吃食,包括糕點,本就是賣給富貴人家的。等到平定下來,市面上的錢花來花去,不都是到富人的手裡。沒有這些貨物,怎麼把他們手裡的錢收回來?富人有錢花不掉,拿在手裡必然會作妖,惹出無窮事端,不如讓他們痛痛快快花錢。”
正常社會,市面的貨幣,必然會向少數富人手中集中。錢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就要想保值,想要以錢賺錢,各種各樣的經濟亂象擋也擋不住。土地兼併,不就是農業社會財富集中的表現形式。農業社會的土地,不是簡單商品,而是可以保值的資產,越是亂世價格越高。
相對來說,每年收到的地租,對於大部分時期的土地價格,是不划算的。土地還是被追逐,一是其保值的特性,再一個,當然是附著在土地上的除地租之外的其他隱形剝削。租了地主的地,人也就成了地主的奴僕,社會越是不安定,人身依附性質越強,越是予取予求。地租成了附帶,隱形的剝削成了地主收入的主要來源,到這個時候的社會,大多已經風燭殘年。
宋朝對貨幣的管理,為稱提之術,從有了交子就開始了管控。稱提之術簡單來說,就是一頭控制紙幣的發行,另一頭注意對民間紙幣的回收。市面缺貨幣,則可以放大本金和貨幣發行量的槓桿,一定程度上貨幣越發。通貨膨脹嚴重,則回收市面的上紙幣,最簡單的就是用金銀回收。
現在的錢引發行,是以銅錢為本金,度支司給出固定的比率,也就是定了各路的槓桿比例。各地情況不一,同樣的槓桿比例,商業發達的地方貨幣緊缺,商業不發達的地方通貨膨脹,各路自己調節。河曲路是個駐軍眾多,官營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地方,依度支司的本金和發行比例,通貨膨脹是必然。有了錢引度支司只給撥付本金,不再撥款,錢是一定要花的,杜中宵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回覆貨幣。
糕點、砂糖、茶、絲綢等等民間相對高檔的貨物,常平司用盡辦法,儘量壟斷本路銷售。賺取利潤是其次的,最大程度地回收貨幣才是主要目的。包括所有的實物稅,改為貨幣稅,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對於帥司來說,自己能夠印錢,收入多少還重要嗎?缺錢印就是了。最重要的,變成了保證發行出去的貨幣的購買力。整個河曲路的經濟,都是圍繞著這一點安排。
稅賦貨幣化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商品經濟的發達,但是這個時候,貨幣不包括金銀。賦稅以收金銀為主,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實物貨幣,朝廷和豪強多剝削一層的手段。
新拓之地,節慶時辦得格外熱鬧,彰顯太平氣象,當然是杜中宵親自指揮制月餅的目的之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增加商場回收貨幣的手段,盡最大努力從市面上回收貨幣回來。
這個道理說開,包拯也就明白。設了常平司,轉運使錢糧方面的職權被大部分出,只剩下對朝廷的上貢,還有各州之間以盈補虧,這些經濟控制的事宜都到常平司手裡了。
三人又聊了一會市面上的物價,大致還算穩定。物定就是河曲路的財力,穩定表明河曲路的財力尚充裕。有了財力,可以繼續組織地方做些工程。
最後,陳旭道:“明日,便就按著這些樣子大量制月餅了。常平司已經招了人,辦了場,置辦了麵粉、砂糖、油等諸般原料。只是節帥,一樣是月餅,總要有樣格外出色,定個高價才是,好引得人買。”
杜中宵看了看桌面上的幾個盤子,指著最後一個道:“便以五仁月餅為尊,定個高價好了。這裡面五種果仁,製作不易,而且有青紅絲,寓意美好,不是其他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