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杜中宵指著地圖道:“契丹人選的戰場,據我估計,就是這裡——滄州!”
看著地圖,劉兼濟有些疑惑:“為何是滄州?那裡不是要地,契丹人若攻,我們放任不管就是。他們攻破了,也不過破一不重要的城池,等到春天自然退回去。”
杜中宵笑道:“到現在,契丹應該看清楚,這一戰他們勝不了。若是能攻破滄州,春天大軍退回又如何?總是攻破了城池,不算失敗。七十萬大軍聚集幽州,契丹人想退,也不好退。若是有一場勝利,退回去就沒人說什麼了。經過這幾日的戰事,契丹人明白,攻不破我們重兵把守的城池,這仗還怎麼可能打贏?能夠打贏一場就好,內外有交待。”
劉幾看著地圖,過了好一會才道:“太尉說的也有道理。不是如此,他們從信安軍南下又有什麼用處?那裡只適合偏師進攻,大軍走那裡說不出道理。”
杜中宵道:“我們若是不援滄州,契丹數十萬大軍,用人命填,也能把人填到城牆上。若是我們大軍前去救援,正好與我們野戰。只要不攻城,契丹人恐怕還是有信心打的。”
劉幾搖了搖頭:“野戰也不怕他們。等竇舜卿、劉兼濟和賈逵三軍到來,加上河北路今年整訓的兵馬,我們二十餘萬大軍,正好與他們決一死戰!”
杜中宵出了一口氣:“此事不急。等到大軍來了,再慢慢商量。契丹大軍若是南下,此戰要一戰定乾坤!只是贏他們,只怕不夠。去喚趙滋來,我們商量一番。”
趙滋進了官廳,在下邊落座。杜中宵道:“契丹數十萬大軍已到信安軍附近,隨時會南下。契丹人會如何進攻,我們怎麼防守,此事必須仔細計議。”
趙滋道:“已命竇舜卿、劉兼濟和賈逵三軍,坐火車到河間府。六日之後,這三軍應該會到。到時我們就有五軍一共二十萬人左右,迎戰契丹。若再加上河北路原整訓的軍隊,也相差不遠。”
杜中宵擺了擺手:“兩軍征戰,只看人數是不妥的。前邊契丹進攻長城口,五萬大軍沒有作為,已經可以看出來。不是契丹十萬人,我們十萬人,雙方就勢均力敵了。而是要看雙方交兵,正常作戰,各多少軍隊能夠實力相當。人數是會騙人的,萬不可做準!”
趙滋道:“依太尉所說,契丹三十餘萬人,我們多少軍隊可以匹敵?”
杜中宵搖了搖頭:“實話實說,以前我們在這事情上下的功夫少,現在我也說不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二十萬軍隊,肯定能敵得過契丹三十萬大軍。人少了會如何,那就說不準。”
劉幾道:“如此說來,那三軍調來,我們對契丹就有勝勢。”
杜中宵點頭:“必然有勝勢!而且若是全軍出擊,迎面擊敗他們也不難。難就難在,契丹軍隊全是騎兵,擊敗之後,如何能夠留住他們!”
劉幾一怔:“太尉難道想一戰消滅契丹軍隊?”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這是個好機會,契丹傾國之兵前來,若是能盡殲於此,契丹就再無可戰之力了。我們現有的軍隊,能不能做到,有沒有這個實力,現在心裡沒底啊。”
劉幾看了看趙滋,兩人都覺得震驚。沒有想到,杜中宵存的是這個心思。一戰消滅契丹主力,全部七十萬大軍,這種規模可是從沒見過。如果真地做到了,這一戰,可是歷史上少有的。
宋朝在河北路,現在二三十萬軍隊,真地能夠做到?劉幾和趙滋兩人,都有些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