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197章 不歡而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7章 不歡而散 (1 / 2)

聽說宋朝官員前來拜訪,耶律乙辛和姚景行迎出來,接了來的歐陽修和張茂實入內。

分賓主落座,上了茶來,歐陽修道:“民諺,過了臘八就是年。今日正是臘八,不知都亭驛有沒有煮一碗臘八粥,請使者享用?”

姚景行道:“原來今日是臘八嗎?怪不得早上煮了粥來。這幾日忙碌,倒是忘了日子。”

歐陽修道:“值此佳節,朝廷特地賞賜了酒筵,吩咐我與張太尉兩人帶來。晚上擺開酒筵,與兩位使節飲一杯。你們這個時候遠來中原,實是不容易。”

姚景行道:“多謝南朝厚賜,多謝學士。學士是南朝文宗,我在北地時,時常望與學士能夠攀談一番,沒想到今日如願。”

歐陽修忙道不敢。這個時代,契丹立國一百餘年,科舉也已經近百年了,文風漸盛。今年歐陽修主持科舉,徹底改變了宋朝文風,風頭一時無兩。哪怕在契丹,歐陽修也是得享大名的人,在文人之中的地位很高。姚景行進士出身,崇敬歐陽修,倒不是虛話。兩人都是翰林學士,地位也大致相當。不過,現在兩國面臨的環境,實在不是談詩詞歌賦的時候。

今天是臘八節,宋朝備了酒筵,命歐陽修和張茂實送來,款待兩位契丹使節。

因為與宋朝因為雄州一戰,雙方意見不同,無法談判,到現在耶律乙辛和姚景行沒有上殿在聖。歐陽修和張茂實作為倍伴官員,除了今日,也沒有為主兩人準備酒筵。兩位契丹使節被關在都亭驛,不能出去閒逛,實在悶得很。

擺開酒筵,飲了幾杯,耶律乙辛道:“此次雄州一戰,是知涿州楊績妄為,兩國生隙。此事之後必然重懲楊績,兩國重歸舊好。學士,還望你美言幾句。”

歐陽修道:“大王,此次是近萬兵馬,擅過邊境,搶掠大宋境內。有兩個村子被北地兵馬所搶,死亡百姓達八十餘人,燒燬民房五十餘間。聽聞此事,聖上震怒,豈是一句重懲知州就可以的?”

姚景行道:“還能如何?此次是楊績所為,命屬下兵馬巡視治下。將領糊塗,一不小心就過了拒馬河。忘了河這岸的百姓雖然也是契丹治下,地方卻不妥。”

歐陽修笑著搖頭:“過了拒馬河,就是大宋的治下,此事向無疑問。任你們說破天去,此戰也是在宋境打的。守雄州的張岊太尉甚是勇武,一戰滅了近萬騎兵,俘了領兵的耶律佛奴。學士,一萬騎兵可以衝州過縣,導致大亂,可不是散兵遊勇可比。沒有張岊太尉處置果斷,此事還不知道怎麼收場呢!”

耶律乙辛道:“不可這麼說。南易水和拒馬河之間,多是兩輸戶,每年都有北朝官吏去收稅米。與其他地方相比,那裡也不能說就是宋境。此次雄州之戰多有誤會,還是各退一步好。”

歐陽修笑著道:“如何各退一步?本朝立功的將士,可在等著領賞。”

耶律乙辛道:“此戰終究是楊績過錯。本朝處罰楊績,貴國把俘的耶律佛奴等人送回,如何?”

歐陽修搖了搖頭:“如此做,慢說前線將士不服,就是附近村裡死傷的百姓,也無法交待!”

姚景行道:“那些百姓都是兩輸戶,兩就向北朝交賦稅,是北朝百姓。死便死了,算是他們運氣不好,不必交待。於南朝來說,既不損失賦稅,也不損失差役,又有何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