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34章 大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章 大勢 (1 / 2)

聽著十三郎說起京城軍校和禁軍的事情,杜中宵不由唏噓。自己在河曲路,連戰連勝,立下了無數戰功,卻並沒有讓將領們信服。杜中宵定下來的制度,與以前的軍制完全不同,那些帶兵的將領,覺得處處不舒服。倒是狄青,努力依託原有體系,吸取新的軍械和制度,讓軍中將領覺得習慣。

河曲路的人員進入京城後,大多都做了教官和閒職,不再帶兵。整訓後的禁軍,其實與原來的河曲路軍隊根本不同,很大程度上是換了火器的原來禁軍。

杜中宵飲了杯酒道,道:“河曲路兵馬當年所向無敵,除了火器,還有新的軍制。軍隊換裝火器容易,要想改變軍制,實在是難上加難。且看這次他們進攻党項如何,如果作戰不利,必有波瀾。”

十三郎道:“是啊,我們這些軍校裡的教官,日常裡也是這樣說。不怕官人笑話,許多人還盼著狄太尉作戰不力呢。自從河曲路大勝,我們這些人調來京城,可是被壓制得苦了。”

杜中宵道:“狄太尉作戰不力有可能,要想敗可就太難了。現在朝廷與黨項的實力對比,根本不是十年前可比。就是純以國力去壓,党項也支撐不住。你們也不要覺得委屈,這樣大一個國家,有許多地方需要平衡。若是用了你們,原來的禁軍將領哪裡還有出路?總要真正碰了壁,朝廷下定了決心後,他們才能真正去學習。且做且看吧,官場上面,哪裡能夠一切順風順水。”

十三郎嘆口氣:“官人,大家在河曲路時,可是連番大勝,心氣正高的時候。結果來了京城,事事不順,一下就是好幾年的時間,有些怨氣也屬平常。”

杜中宵道:“我自然明白。不過,你們也要反過來想,原來的營田廂軍本就不是正規軍,若不是趕上好時候,加上契丹和党項對我們不熟悉,你們也立不下那麼多戰功。”

陳勤道:“是啊,契丹和党項又不是傻的,只要知道了我們是如何作戰,自會防範。”

十三郎道:“他們防範又如何?當年我們獲勝,靠的可不是僥倖,而是實實在在戰場上勝了他們!”

杜中宵笑道:“話是不錯,可當年的獲勝,總有僥倖的地方,不必過於放在心上。党項不論,本來就是靠著地理,朝廷進攻不便,才突然崛起。契丹不同,到底是大國,當時一戰滅其國主,純屬幸運。自從契丹國主突然死亡,後事沒有安排,兩帝並立,已經打了四年。這四年時,聽說其習慣了用炮,雖然沒有本朝的厲害,卻不可小視。”

陳勤道:“我在河東路的時候,聽說契丹那裡,攻守已經易勢。原來是耶律重元軍攻儒州,現在卻是耶律洪基軍進攻奉聖州,而且攻勢很猛。”

杜中宵點頭:“奉聖州古之涿鹿,是戰略要地,那裡有一場大戰也是平常。雙方本是一國,兩者爭立,契丹國內的許多勢力旁觀。總地來說,契丹國內支援耶律洪基的人多,支援重元的人少。如果耶律洪基佔了上風,戰事很快就要結束了。”

說到這裡,杜中宵看著十三郎道:“契丹分裂,是朝廷的一個機會。所以現在要拼盡全力地進攻党項,滅此大患。等到契丹國內分出勝負的時候,朝廷可以集結重兵,以圖有所的。那個時候,如果党項戰事不力,你們的機會也該到了。”

十三郎聽了,不由吃了一驚:“原來如此嗎?契丹內亂多年,朝廷一直謹守禮儀,從來不插手其國事,還以為朝廷無意於契丹呢。”

杜中宵道:“自立國時起,太祖太宗兩朝便有意燕雲,認為得了燕雲才算天下一統,朝廷豈會坐視不管?只因為契丹兩帝爭立是內亂,如果朝廷大兵壓境,必然很快妥協。他們打本朝自然不管,如果一旦很快分出勝負,就要積極介入,以獲最大收益。”

十三郎和陳勤一起點頭,沒想到還有這一回事。這些年來,契丹打個不休,宋朝整訓禁軍,反而減少了契丹前線的駐軍。都以為宋朝是對契丹沒想法,沒想到根本不是。

契丹的情況,宋朝怎麼會沒有想法。不過是杜中宵在河曲路剛勝的時候,兵力不多,而且全國的禁軍都要整訓,挪不出手來。經過三四年的時間,禁軍大部整訓完成,先拿党項練手,解決背後隱患,才能真正與契丹撕破臉。由於幽雲兩地地形崎嶇,契丹兩方依託于堅城和火炮,一時之間分不出勝負,宋軍才集中兵力,力爭搶先一步解決党項。

宋朝的北方,某種程度上是三國演義,三國既互相敵對,又各種結盟。党項最弱,不過正處於宋朝繁華的關中北方,解決了它,才可以全力對付契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