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驛館,隨著李復圭,眾人到了州衙。一到後衙,幾位知州便就迎了出來。
晏殊快走幾步,握住范仲淹的手道:“希文,多年不見,一向可好?”
范仲淹拱手:“還好,還好。自京城一別,忽忽數年,唉,不知不覺,你我已是風燭殘年。”
歐陽修上前道:“範相公老當益壯,何出此言!過得幾年,朝廷還當重用。”
范仲淹微笑著搖了搖頭,與宋祁和柳植見過了禮,一起走到院裡。
暮春天氣,草長鷹飛,院裡的花樹開得正豔。樹間掛著的幾隻鳥,扯開喉嚨,不斷歌唱。
分賓主落座,京西路轉運副使李鋮道:“等了數日,眾位知州終於到齊。今晚為杜運判和五位知州接風,明日,我們便一起商議營田事務。”
眾人一起稱是。杜中宵是轉運判官,在這裡,他跟李鋮是自己人。
李復圭道:“諸位大臣到弊地,特備了些酒菜,今晚痛飲。小地方,招待不周,莫怪。”
歐陽修笑道:“李知州說哪裡的話,我們從鐵監一路走來,唐州的景象看在眼裡。想數年前我從光化軍任上去京城,走的就是這條路。那時田多曠土,人煙稀少,一片蕭條。此次卻是不同,一路上人煙稠密,稻桑遍地,不可同日而語。似此富庶地方,必不會虧待了幾位相公。”
李復圭道:“這都是杜運判掌管的營田務功勞,一年多時間,人戶翻了一番,開了無數田地。現在營田務還是直屬轉運司之下,地方上不得插手,唐州依然不容易。”
杜中宵與李鋮相視一笑,沒有說話。
一年多時間,營田務在唐州安置了過萬戶,建了無數村莊,開出大片良田。不只如此,營田務還發展了商業,現在青臺鎮的繁華,不下於唐州城。李復圭年後才到本州任職,看在眼裡,極是眼熱,一力主張讓營田務把建好的地方,轉交地方。這些資源一到手,唐州的人口和經濟立即翻番,政績不小。
杜中宵跟轉運司商議過,主張按照朝廷開田免稅三年的慣例,三年之後穩定了再移交給地方。不然地話,像以前唐州等地也曾經營田,都是由於州縣搜刮過甚,導致人戶逃亡而失敗。地方營田,不管是由州還是縣主持,官員為了在任期內出政績,收的地租比當地的地主還重,怎麼發展得起來。
不大一會,上了酒菜,眾人歡飲。
酒過三巡,歐陽修道:“諸位,你們坐過火車嗎?”
李鋮道:“前日我們到車站那裡看過,一個車頭帶著數個車廂,裝的東西著實不少。而且跑起來比馬車還快,極是便易。”
歐陽修道:“敢止如此。這車只要加水加煤,便就可以一氣跑數千裡。用馬拉車,路上要準備草料飲水,還要歇息,如何比得了!我們從鐵監過來,三百多里路,三個多時辰就到了。除了晏相公因為暈車的緣故,精神萎靡了些,其他人根本就沒覺得什麼,便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