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之後,崇禎再次讓駙馬鞏永固代口要求重臣守京師,並以「聖駕南巡,徵兵親討」為由出京。
然而,諸臣唯恐皇帝跑路而其他人變成農民軍發洩怒火的替死鬼,故依然不讓崇禎離京。
再往後......沒有往後了,李自成入京了。
看,這就是歷史上崇禎和滿朝文武的真實關係。
而在穿越眾這個位面,由於時間提前了幾年,再加上局勢是一夜間崩壞的,所以崇禎沒來得及三番五次和群臣商議遷都。
這件事,也就是一個月前京城被圍困時,簡單提了一嘴,沒起什麼波瀾。
而今天,當御用話筒卜大醒再一次當眾提出「南狩」之意後,群臣都知道,皇帝這是真怕了。
然而,面對一個分分鐘就要殺上門的李自成,早已對崇禎失去了一切服從性的朝臣,這節骨眼還怎麼能允許皇帝跑路?誠如歷史上一般,神格已經開始崩散的皇帝,現在已經變成了群臣獻給老李的祭品。明天皇上您跑路了,留下我們被李自成殺頭?
下一刻,群臣佇列中,卻有一人疾
步上前,戟指怒斥卜大醒:「大謬不然!此誠危急存亡之秋,正該君臣上下一心,以正驅邪,伐謀李逆。卜大醒你個無膽鼠輩,焉敢臨陣脫逃,陷君上於不義?」
哇。何人如此剛烈?
待到群臣定睛一看,原來出列怒噴卜大醒的,不是別人,正是鴻臚寺左丞馮荊介。
說時遲那時快,馮荊介馮老爺先聲奪人一句,緊接著轉身面君躬身行禮:「皇上,國家養士二百七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臣隨位卑,但誓與李逆不共戴天。明日臣願親上城頭督兵守禦,護我皇明國祚!」
突然間來這麼一出,早已忘了馮老爺這號芝麻官是誰的崇禎皇帝,頓時被康慨激昂的一番憤青體給整不會了。張一張嘴,皇帝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說。
好在這邊卜老爺被罵了一通後,緩過神來,開始還嘴。
不想還沒吵兩句,一旁卻又有都察院河南道御使高捷、順天府治中劉珏,兵部員外郎胡平,通政司右參議何楙等人陸續出列,群戰卜大醒。
俗話說雙拳難敵四狗。幾番論戰後,卜老爺獨木難支,被丙子五義士全程架秧子起鬨。最終,這件事就這麼被攪黃了。
——————————————————————————————————
前前後後兩個議題解決完,時間居然已經將近中午。而今天的皇帝貌似份外不捨得朝會散去。於是,下一個議題又開始了:籌餉。
既然下旨要關寧軍來勤王,眾義士又批駁了卜大醒的投降主義右傾思想,接下來就該君臣一心,拋棄一切雜念,守京城敗李逆了。
那麼,守京城最重要的是什麼?
地球人都知道:餉銀。
沒有餉銀,不管士兵還是民壯,分分鐘集體譁變,還守個毛。大明這些年來被守城士兵賣掉的城池還少嗎?
可朝廷現在窮得都要當褲子了,崇禎皇帝的袖子磨破了都沒人補,拿什麼發餉。所以議題一開,先是戶部兵部哭窮,然後就演變成了群臣集體哭窮的大合唱。
對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皇帝也沒辦法。最後,終歸還是走了老套路:號召群臣捐款。
捐款這種事,按照標準套路,大家肯定都是先看領導的,然後根據領導的數目依次降檔。
於是,場面上理論等級最高,京城中人皆盡知的頭號大財主,周太后之父,老國丈周奎,第一個被拎了出來「樂輸」。
然而,國之將亡,必遍地***。
周奎,這個靠女兒上位的算命先生,和之前被煮了大骨湯的福王一樣,在這種節骨眼,居然毫無廉恥的大肆哭窮,當著皇帝和百官的面,百般耍賴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