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族人和一些老人手組成的護衛隊,都是神情彪悍的精壯漢子。他們清一色穿著天津勞保商店買的綠色翻毛領軍大衣,頭戴雷峰帽,腳上蹬著天津皮革廠出品的高腰戰靴,一看就是家養的富貴狗,和野外那些流浪狗不在一個頻道。
和步行的夥計不一樣。護衛隊員是全數騎馬,弓刀槍銃等一應武備都配置得相當齊全。
事實證明,隨著天津方面貨物價值的急劇提高,總號的重視程度也隨之有了相應的提升。
沒辦法,工業品體積小价值高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貨運車隊的總價值。義鑫隆只需要大略計算一下車隊的貨品總值,就必須派出往年從塞外押送大型馬群才值得派出的人手數量。
下一刻,隨著吳遷吳四爺一聲尖厲的口哨,護衛隊全體人員上馬,從左右兩邊護住了長長的馬車佇列。
車隊正式啟航。
——————————————————
穿過拱形的鼓河石橋,就算是走出廣義的十七世紀天津城區了。此刻,映入旅人眼簾的,是北方一望無際的田野、河流及樹林。
細碎的飛雪中,道路兩旁的大地已然鋪上了銀裝。
坐在隊伍末尾第十三輛馬車中,吳法正吳少爺看著厚玻璃窗外的風吹雪揚,眼神中一片蕭瑟之意。
這是唯一有篷蓋的一輛馬車,裡面只裝了半車貴重貨物......畢竟車隊要預備一點空間給臨時病號或者傷員使用。
自從離開家門之後,吳法正已經很久沒見過熟悉的北國冬日了。在他的記憶中,山西的冬天和天津的冬天,區別不大,都是光禿禿的田壟和青色的天空。
唯獨有一點區別的,大概就是腳下這條路了。
黑色,略微帶著弧線的瀝青馬路,在一片白雪中,通向視線盡頭,彷佛穿過了天際。
毫無疑問,車隊在瀝青路面上的行進速度非常快。傳統的土路官道,大車隊每天的行程大約是二三十里路,這還要路況比較好,沒有車軸折斷,以及翻漿、雨雪等等意外情況才可以。
而在這條瀝青路面上,使用著南方機制車輪和軸套系統的標準貨運大車,車隊每天少說也能行進五十里路。加緊趕路的話,再多一點也可以。
而且由於路面平穩的緣故,乘客在趕路後,並不會感到特別勞累,還可以保留一定的體力和精神。
所以這一次的出行,吳少爺無疑是享受到了“現代化”交通的好處。
當天後晌時分,車隊走了五十里路後,在沿途的黑古屯服務區歇馬過夜了。
說是服務區,其實是一處兼顧了兵站、後勤倉庫的半軍事化稜堡。
由於是進出天津的唯一一處大型服務區,所以黑古屯服務區的生意很好,在此地歇馬的客人很多。包括大車店、食肆、酒館、小賣部,洗腳房,澡堂在內的一應服務機構,這裡都很健全。
義鑫隆車隊在黑古屯歇馬後,老司機們都很放鬆,紛紛揣著銀子銅錢曹大頭還有紙鈔去各處店面消費。
而面對吳法正關於警惕性的疑問,老江湖九叔告訴他:黑古屯是曹大帥的產業,這裡時刻有私兵巡邏,外間還有飛虎營的巡兵,沒人敢在此處生事,讓他儘管放心。
說到這裡,吳掌櫃嘆了一口氣,拍了拍少爺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告訴他......還是抓緊時間去御足堂連鎖洗個腳吧......明日起,就沒有這等舒服日子可過了。
第二日一早,義鑫隆的車隊準點在日出時踏上了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