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之前的山紋甲,那是用來給少數高階將領的,不可能大批裝備。
......人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李自成一干人要是再瞻前顧後,那也就不是腦袋別在褲腰上的革命家了。
更何況對於一夥流寇來說,能有一處進可攻退可守的老巢,自然是好事。之前只不過是幸福來得太突然,一時沒反應過來。
於是周先生的藏兵策得到了初步透過。
看到在場眾人忐忑中混合著一絲不信任的複雜神情,周乙心下了然。他清楚這些流寇的心思...不外乎就是有便宜先佔,走一步算一步。等有一天您老吹的牛皮破了,糧秣甲冑接濟不上了,那時候再說。
如果換成幾年前出門逃荒的周乙,大約也是這個想法。
然而,周乙如今也是參觀過番禺非標準件廠的帝國精英......力大無比的煤氣壓機,像壓米粉皮一樣,輕而易舉就將一塊塊精鐵板壓成了光滑堅固的頭盔、臂甲、腿甲、胸甲.....
最終,這些部件被工人隨手扔在了一旁堆得像小山一樣的成品堆裡,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
懷著“土鱉也就這點見識了”的高檔優越心情,周道長眼中帶著誠摯微笑,徐徐講出了下一條策劃。
比起最關鍵的藏兵策來說,第二條被周乙稱之為“搏名望”的戰略,其實是為了配合第一條而生的。
想要養精兵,光有糧草和甲冑不行,最關鍵還要有人。
這裡所說的人,還不能是流民,最好是有騎兵經驗的人。
這方面李自成有先天優勢。他起家的幾百核心部眾,大多就是陝西驛卒,以及邊軍中的逃兵。
歷史上當李自成和明軍在中原地區展開大兵團作戰時,其手下最核心的“老營”兵,絕大多數都是甘陝邊兵。
所以周乙的意見很簡單:根據地建設,留下田見秀這樣老成持重的人主持就可以了。至於闖王同志,適當還是要帶隊出去,前期跟隨高迎祥打一打輔助...重在參與...精準撤退...也無需出河南境內...刷聲望為主。
這樣一來,等明年高迎祥在子午谷被殺後,自成兄就可以順勢接過2.0版闖王稱號,招兵買馬,一夜成型。
在這裡,周乙要求李自成儘量在天下人中搏名聲,他並沒有透露自己掌握的最機密:高迎祥的死亡時間。
對於總局告訴他的高迎祥死亡時間,周乙深信不疑。
他本人就是狙擊手。他深知在當前的戰爭模式下,總局想要一個人死,那個人就一定會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去見閻王。
所以高迎祥明年必須死,給李自成留出上位的空間,這是周乙對總局這條絕密計劃的理解。
當然了,對於這條機密的始作俑者,某些掌握著百度歷史資料的人來說,高迎祥明年就是被孫傳庭擒殺了,屬實和情報總局沒關係,不要亂蓋。
待到周乙將全部戰略計劃公佈,李自成緩緩點頭應諾。至此明末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大潮,在某支黑手的撥動下,就此湧向了另一條時間的支流。
而南望和周乙他們的故事,也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加遙遠的北方,看一看那裡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