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 (3 / 4)

下一刻,袁老爺出得艙來,三步並作兩步,對著南老爺長揖到底:“先生如此信人,學生銘感五內,這廂代萬千黎民,謝過先生及...諸位大人了。”

南望聞言,趕緊上前扶起對方:“大人不必如此見外,須知這點水泥才是第一批貨,往後日子還長著呢!呵呵。”

—————————————————————————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穿越者雖然掌握著領先時代的科技和知識,但要在遠離老巢幾千裡外的地方搞定一任知府,說到底也不過是最實在的權錢二字。

搞定巡撫大人靠得是權,而袁通判這裡,就是錢了。

袁火昌其人,有關這位普普通通的明代官員,其在歷史上唯一留下的痕跡,是一項工程:修堤。

真實歷史上,恰恰就是在這一年,公元1635年,漢口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築了一道江堤,西起礄口,東止今江漢區東堤街。

正是有了這道堤,才在今後的幾百年歲月裡,保證了漢正街不被江潮侵害。

為紀念袁通判,後人將這道堤稱為袁公堤。

雖說在民國之後,袁公堤由於城市改建而逐漸消失在長江岸邊,但是歷史記住了這道堤壩,袁火昌的名字也由此留在了地方誌和府志上。

造橋修路這種事,無論在哪個朝代,永遠是高大上的選擇。

比起張良蕭何這種名垂青史的少數派,數量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尋常官員,假如想在史冊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那麼造橋修路基本就是這些官員唯一能選擇的路線了。

無數鮮明的例子都闡述了這一路線的可能性。

蜀郡太守李冰。千百年後,沒人知道他有什麼其他政績,然而就是靠著修造都江堰,這位太守老爺硬生生從秦代被人傳頌到了明代...乃至後世的課本,太守李冰和他的都江堰,都是重要知識點。

古人太明白這一套了,尤其是飽讀史書的官員。

當然了,大型工程不是那麼好做的。古代遍地水患,真正能修成功的水利工程,比起茫茫多的官員數量來,那都是鳳毛麟角。

主持者想要完成這種工程,不但要有大毅力、大恆心、還要有極強的社會統籌能力和籌資能力。

袁通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君不愛財,唯愛名。所以自從上任以來,他就打算修一道堤來給自己留名。

而就在袁老爺做了許多準備,到今年打算放手一搏時,歷史上沒有過的南老爺,找上門了。

對於早已把大明天下當成自家地盤的穿越眾來說,出資給武漢市修堤,那就是給自家修堤...堤壩修好又不會跑掉,現在不修,過幾年“建國後”不還得修。

現在上馬工程,不但能穩住大批處於死亡線的貧民,還能順便拉攏當地派系,藉此構建地下勢力,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至於站在臺前的袁火昌由此得到名聲...穿貴老爺都是球主了,自然不在乎那點虛名,該是人家的就是人家的。

關於這方面,穿越眾有豐富的經驗。早在幾年前,某些人就透過投資修堤,拉攏過想要青史留名的松江知府方岳貢......輕車熟路,老司機了。

而這一次南老爺上門,表態要承包工程之餘,提出的種種好處,對於袁老爺來說,確實是無法拒絕的:南老爺不但允諾了10萬兩現銀,還允諾了10萬斤水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