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膽戰的占城人如臨大敵,連睡覺都睜著一隻眼,生怕被人一朝給滅了。
事實上,順手滅了占城的提議早就出現過,不過在穿越者內部被否決掉了:眼下占城留著比滅掉用處大,要用來牽制鄭氏朝廷。
從理論上來說,這樣一隻散亂矛盾的聯軍,是沒有戰鬥力的。然而對於穿越者來說,有這樣一隻部隊就夠了——炮灰而已,質量高不高無所謂。
這兩個月時間,負責組建聯軍的開拓隊司令王博沒幹別的,全部時間都用在了軍隊的防疫培訓上。
未來他要在南亞這些熱帶地區經營,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樣,遇到雨季部隊就休息。
而阻礙軍隊在雨季行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疫。
雨季對於古代軍隊的摧毀是致命性的。溼熱多蚊,缺乏衛生防護的環境,可以一夜間讓一支強軍集體患上痢疾,也能讓軍隊倒在瘧疾面前。
事實上不論中外,絕大多數的戰役都是在寒冷天氣下進行的。在古代,溼熱,對於群聚軍隊來說,那是比敵人都厲害的生化殺傷環境。
靠著2000開拓軍的後膛槍,以及全力配合的阮氏部眾,王博最終花了2個月時間,將聯軍的衛生觀念從無到有的建立了起來。
這種衛生觀念,別人看在眼裡,可是學不來。光大批的消毒水和漂白粉,就不是任何一家軍隊能提供的。
時間一晃到了6月下旬。磨合完畢後,總督府下令,聯軍開拔......目標:西貢城。
比起西貢這個明朝才出現的名字,後世國人因該更加熟悉另一個名字:胡志明市。
湄公河三角洲是中南半島最南端的富庶平原。此地位於越南和泰國中間,全年高溫,土壤肥沃,水網密佈,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是亞洲水稻單產最高的地區。
座落在這片核心地區的西貢,由於處在水系中心,又擔當著海港功能,早早就從漁村發展成為了一處重鎮。
和後世的石家莊一樣,這個過程是被歷史自然推動的。西貢的發達在多個世紀前就有了眉目,到了明代,更加成為了一處重要的貿易港口和糧食集散地。
明朝間接影響了這一點。
明朝,從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大明帝國派遣鄭和七下西洋。
七次下西洋,確立了中原王朝最新的朝貢貿易體系。
之後,東西亞、中東沿海、東非等諸多邦國紛紛對明國開展貿易(朝貢)。
於是,西貢成為了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重要港口。
久而久之,這裡才被稱為“西貢”,是漢語“西方來貢”的意思。穿越者降臨這個時間點,西貢這一戰略要地,目前還是屬於柬埔寨王國。
此時的柬埔寨王國地盤不小。其國不但囊括了後世地圖上北方的高原,還掌控著下游的湄公河三角洲。
和北方高原對應,湄公河三角洲由於是平原地帶,所以在這個年代被稱之為“下柬埔寨”。
而三角洲上最重要的西貢城由於其特殊地位,柬埔寨王國甚至專門派遣了副王鎮守此地。
然而這種局面很快就要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