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工程會之後,地點:白府小書房。
吳掌櫃和白舉人今天從荒七灘回來,先是感慨一番將軍府做生意的手筆和豪闊,接下來兩人細細商議了白家今後的應對。
透過分析會上得來的資訊,兩人首先確定的是:白家不適合接工程。原因很簡單,根基不足。
白氏成為本地有頭臉的人家是從白舉人這一代才開始的,之前白家主要的活動區域在縣城,也談不上什麼根基,普通小百姓而已。
雖說這些年白家在鄉下也備辦了一些田產,招募了一些佃戶,但那一是傳統思維的慣性使然,二是“資產多元化”配置的原因,白家的根子還沒有轉到稼穡,在這方面談不上什麼太大的影響力。
白家這種情況的基本盤,在接工程時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接工程一是要有富裕的勞動力,二是要在工程標段所在地“有資源”,說白了就是地頭蛇,能就近提供人手和其他補給的勢力最好。在如今這種原始的工程開發專案上,後一點在某種程度上更加重要。
所以經過和吳掌櫃分析,最終通盤考慮後,對商業方面更加熟悉的白舉人,還是決定將資源投入到水泥廠這種企業當中去。至於說修路接工程......還是留給那些鄉下土棍吧,算他們運氣好,路從門前過,合同天上來,合該這幫土財主掙一筆。
就這樣經過一夜反覆商量,白老爺在自家書房裡做出了至關重要的戰略決定:將白家超過一半的流動資金投入到購買水泥廠股份的行動中去。
在不出售產業的情況下,這一半資金差不多有兩萬五千兩現銀,算是白家這個初代中式貴族的老底子了。
再要籌措現銀也不是拿不出來,但是那樣的話就要影響到白記雜貨以及白家其他鋪面的日常運作;儘管白老爺十分看好水泥廠的發展前景,但他還是忍住了孤注一擲的想法,保持了舊產業的運轉。
10天后,白舉人再一次親自出馬,和吳掌櫃帶著大批下人押送著銀車,去了縣衙隔壁的“廣東一建增城專案部”籤合同交錢。
為了提高權威性從而在縣衙隔壁開張的專案部只是一個統稱,這裡面不但有工程招標處,還有獨立的水泥廠籌備處,屬於合署辦公。
白舉人到來後,和其他有志於投資工商業的縣內老爺一起,分別簽了合同,按了手印,再稱量完從銀車上搬下的一封封銀子後,大家就正式成為了即將開辦的增城水泥廠的股東了。
總得來說,幾位老爺這一刻的心情還是有點忐忑的。
雖說民間商人們合夥做生意的情況很常見,但是他們面臨的可是和傳統完全不一樣的局面——前所未有的龐大工坊計劃,前所未有的鉅額投資和新產品,前所未有的強勢創始人,以及在投資過程中夾雜著的各種考量和政治投機,這一切都令在大明治下游刃有餘的老爺們感到無所適從。
然而這些先行者們終歸是走對了路。比起日後那些被社會大潮強制改變命運的人們來說,先行者的這點不適應根本算不了什麼,新世界的大門正在對所有人敞開,敢於吃螃蟹的人一定會得到最豐厚的回報。
......................
成為水泥廠的股東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股東大會等等一系列程式要走。等到白老爺忙完這些,再一次帶著吳掌櫃和下人站在荒七灘的時候,這裡已經變成了一處熱鬧的大工地。
不管是不是小冰河時期,比起北方年節時的凍土來,廣東這邊都是可以全年開工的。由股東們提供的,以及被豐厚的工錢和伙食吸引來的本地民工,現在已經分成了兩股人馬在工地上忙碌。
臨著增江支流的河灘地是第一處大工地。由於這裡需要修建一處礦業碼頭,所以河面上不但已經有清淤船開始做業,還有人正泡在泥水中修建著圍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