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518節 徭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18節 徭役 (2 / 2)

事實上,老爺們的憂心是正確的。

對於這場由穿越眾發動的,翻天覆地的社會改造來說,剿匪這種事只能算是熱身而已。第一階段的剿匪過後,順帶敲山震虎,收拾收拾士紳,讓對方知道利害,這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當所有潛在的反對力量都被打擊或者震懾之後,接下來才是社會改造的重頭戲:人口遷徙。

.................

縱觀歷史,人們總會在某些時間段看到一個詞語:十室九空。

是的,每當天災**,中華大地上出現改朝換代的局面時,前戲中總會出現十室九空這個詞語。

事實上,這不是天災**,這是自然規律,因為中原大地的真實人口承載力,只有王朝末期的十分之一而已。

在近代的立體鋼筋水泥城市之前,整個人類社會,幾千年來都是平面的。人們居住在平層的房屋裡,只有帝王和領主能居住在宮殿和城堡。

整個古代社會的土地承載力都非常低。在城市地區,百萬人口級別已經算是超級都市。即便是這樣,像鼠疫痢疾這種級別的人口抹除大殺器依舊頻繁發生,客觀上阻礙著古人將城市規模擴大。

鄉下地區同樣如此。拜低下的生產力所賜,古代的土地承載力是非常低的。在鄉村地帶,一戶三口之家的耕地面積如果低於10畝,其實就已經開始營養不良,屬於貧困戶了。

而在王朝後期,人口爆炸,一戶五六口人的佃戶,卻往往連三畝地都沒有這已經屬於赤貧了,這些人的生存狀態極其糟糕,只能說是活著,隨時有可能造反或者死亡。

然後,由資源不足帶來的矛盾總爆發,社會開始洗牌。李自成也好,韃虜也好,自相殘殺也好,外敵入侵也好......總之,整塊大地上的人口不降低到之前的十分之一,社會矛盾是不會化解的。

那麼降到十分之一之後呢?十室九空了,新朝建立了,“人心思定”了,明君出世了,大家又快快樂樂地開始迴圈了。

這其實就是改朝換代的本質:在古代,整個中原王朝的人口數量,是不能超過2000萬人的,一旦超過,資源不足,像明末人口超過了1億人時,就一定會自相殘殺,直到人口再次低於2000萬,矛盾才會消失。

這種末世降臨的局面,濃縮到增城縣這一塊土地上時,體現出來的就是遍地盜匪,以及百業凋零,民不聊生。

所以穿越眾很清楚一件事:不化解社會根本矛盾,光憑所謂的剿匪是沒用的,因為不斷會有赤貧的失地農民變身為盜匪。而且這種人殺不完,人家都要餓死了,還會在乎子彈嗎?

於是,在第一輪震懾過後,廣州特區區長丁立秋便在1630年底,專程坐鎮增城縣,主持推動了穿越眾在大明治下的一項有深遠意義的社會實驗:徭役。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