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502節 臺北(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02節 臺北(一) (1 / 2)

連綿的雨霧不停飛過,將磺港籠罩在了一片迷離之中。

雖說臺北在冬季是多雨季,但是夏季雨水同樣不少,來自太平洋方向的季風帶來了無窮水汽,令島北山河經常處於處於風雨交加的狀態中。

在穿越眾這個位面,十七世紀的大臺北地區,依舊保持了原始風貌。這片被森林和群山覆蓋著的深藍色土地,包括通向臺北盆地的整個基隆灣港區在內,依舊是森林地帶。絕大部分地塊還沒有開發。

甚至唯獨被穿越眾下力氣整改的,則是磺港。

磺港的位置比較偏,基本上已經在臺灣的左上角了。在後世,磺港距離後世最繁華,最核心的大臺北地區有點遠,只是一處不痛不癢的港口而已。

而在這個時間段,全臺北唯一可以稱得上“市鎮”的,恰恰就是此處。

由於附近的河灘出產高品位的露天鐵砂礦,所以磺港在一開始就被設計成了礦業+海河聯運的工業型港口。穿越眾不但下大力氣建港,還順帶著將此地擴充套件,建成了一處市鎮。

其實從理論上來講,臺灣是不適合進行大規模開發的,道理很簡單:平原能產生的財富,遠遠大於山地。

比起廣袤的澳洲平原,南洋群島和北美大地來說,臺灣除了臺北盆地和臺南這兩塊小平原之外,就沒有可供大規模開發的土地了。

然而在後世,由於眾所周知的一些歷史原因,結果導致了大臺北地區的繁華和臺灣總人口的暴漲。這個其實就和香港的繁華一樣,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特例,是不可複製的。

穿越眾自然無需如此。

對於穿越眾來說,目前臺灣所能提供的,是臺北的鐵礦和硫磺,另外還有苗粟的石油和臺南平原的糧食作物,僅此而已。

也就是說,在老爺們眼裡,其實臺灣就是一處提供初級原料的大礦場,地位很低,在渡過初期的孵化階段後,這裡肯定會慢慢沉寂下去。

穿越眾自然不會將資源投資到前途不大的基隆灣乃至臺北盆地去建個什麼大臺北區,至少眼下就是如此。至於今後......誰愛去誰去,反正地盤都圈下來了,子孫幾百年後真要繁衍到那個份上,自然會慢慢發展起來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之前在基隆灣的少數建築就被全數放棄,譬如從西班牙人手裡買來的聖薩爾瓦多堡,現在已經變成一處廢墟——石塊都被拆下來裝船運到磺港修棧橋去了。

現在,遠離基隆灣的磺港才是臺北的核心地帶。

三年時間,透過穿越眾的辛苦勞動,原本不起眼的洩湖區已經改天換地,變成了一處包括礦石碼頭,吊車,居民區,奴隸營等等固定資產在內的正規城鎮。

而磺港區的總人口數,也隨之達到了6000之多。

除了駐紮在此地的一個正規軍步兵營之外,港口裡還長期駐泊著幾艘小型護衛艦用來控制洋麵——臺北外海沒有強力對手,最多的就是福建船和日本貿易船,所以沒必要用大船。

而磺港鎮的平民來源可就複雜多了。

除了來自各省的明國移民外,臺北本地土人和南洋奴隸也佔據了磺港鎮人口比例的很大一部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