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少年人之所以搞不清狀況,是因為他們忽視了一樣東西:所謂鴇兒愛鈔,姐兒愛俏,無論是在後世還是在十七世紀,這一條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梅撫西身量高挑,身材勻稱,臉龐帶著一股北方漢子的冷硬線條,和本地江浙閩粵居多的面貌有很大區別,自然第一眼就會吸引到人。
後世鹿胖子還沒有變成油膩男時,一顰一笑可是真有百萬師奶在背後舔屏的,那可是真流量,不是刷的。到後來老了胖了,從小鮮肉行列被踢出去後,這不電影就撲街了嘛......光靠修圖是勾不住師奶的,臉都浮腫了。
十七世紀的姐兒們其實同樣是食肉動物,見到俊秀書生也是要倒貼的,不然哪來那麼多才子佳人的故事?
之所以古人沒有後世那麼奔放,主要還是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緣故。
思想是一定要和生產力配套的。在十七世紀,東方有封建禮教,西方同樣有禁錮思想的宗教教義。東方的女人偷漢子會被浸豬籠,西方同樣會上烤架,這都是和當時節奏緩慢的農業社會配套的。
人類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從遠古搞自然崇拜開始,人類就一直在和自己的思想做鬥爭,這個過程和認知自然的程序是緊密結合的:布魯諾被燒死就是典型例子。
正在穿越眾位面熱火朝天互相毒打的歐洲三十年戰爭,根本原因也在這裡。因為思想是和現實掛鉤的,當時教廷掌控著思想,所以教士們都是大富翁,教堂都是大地主。
那麼國王和大貴族們要想過好日子,就一定要推動三十年戰爭,將天主教廷賴以收十一稅和干涉世俗的權利打掉。
這是一次痛苦的破繭出殼,自我進化。這個過程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會必定出現,是種群之間的殘酷競爭,區別就在於有人永遠都處於萌芽狀態,而有人完成了這一過程。
從思想禁錮中解脫出來後,歐洲迎來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而其他所有古老的種群,都沒有能打碎身上的思想禁錮做到自我進化,在競爭中落後了。
總之,思想的文藝復興,掛鉤的就是十八世紀之後的殖民工業時代,也是奠定今後漫長歲月裡世界格局的關鍵時間段——地球上最精華的地盤,都被殖民者和他們的子孫佔據,這是世世代代都能享受的紅利。
誰能從殼中先鑽出來,誰就能得到回報,哪怕出殼時鮮血淋漓。鑽不出來的,或者悶死在殼裡,或者由別人來強行幫你打破。然而幫忙是有代價的,殖民地瞭解一下?
...................
在這個位面,歷史出現了分岔。經過幾年的時間和努力,穿越者們已經在臺灣建造了一處他們記憶中的工業社會。
儘管這處小社會規模不大,儘管還有很多東西都是缺乏的,但是這處小而精的社會,已經具備了工業時代的生產要素。
思想自然也是包括在裡面的。無數來到這裡的人,在被強行剃去頭髮的同時,也被強行載入了工業社會的生活和行為方式。
事實證明,人類的適應能力是很快的,尤其是在生活質量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在穿越眾治下,是有很多看不慣社會風氣的老腦筋人物,但是要讓他們再回去過那種隨時會餓死的日子,那是打死都不會去的。
最終這類人有什麼想法最終也只能憋在肚子裡——沒人在乎他們想什麼。古人壽命短,再過個二三十年,老舊人士死掉,更不能形成什麼威脅了。
所以在現今的臺南,按照穿越眾的意志,出現了城市化的密集人群,出現了符合穿越眾認知的青春男女,出現了敢於大膽攔住帥哥的新時代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