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看這個看這個!”
“唉唉,看那個看那個!”
赤坎大道,十字路口,梅撫西正領著兩個跟班,和其他初到貴地的鄉巴佬一樣站在那裡,左看看右看看,被滿街年輕女人白花花的大腿暈花了眼。
不怪年輕人們驚掉下巴。往日在天津,他們最多看到鄉下粗婆娘露出沾滿泥巴小腿,再就是夏日裡女人不小心露出的小臂,何曾見過夷州這種大腿在外,胸部高高頂著一層T恤衫,動不動連腰都要露出來一點的活春宮?
雖說他們出營前,已經換上了適合臺南氣候的橄欖綠薄款軍裝,和其他走在街上的軍人沒什麼區別,但是就衝三位流著口水的豬哥像,頓時將鄉巴佬屬性暴露無遺。
“乖乖,這大帥轄地的娘們也太放浪了吧?”
“怕是島民遺風?”
號稱見識廣博的梅少爺這會也拿不準情況了。他無法推斷這滿街大腿是繼承了本島原住民的習俗還是曹大帥帶來的風俗。
“好啦,非禮勿視!看看你們兩個,成何體統?”
看了半天美女與大腿後,梅少爺好歹也是喝過墨水的,終於想起來非禮勿視了,趕緊帶著跟班走人。
不過走人歸走人,妹子還是要看的。
今天的任務就是逛大街,所以他們一邊在赤坎大道的各種高檔商鋪裡轉來轉去,一邊繼續快樂地看女人......商鋪裡同樣有女服務員,穿得同樣大膽。
逛了一上午,梅撫西大包小包滿載而歸。不過這次他感覺上當了——之前在上海港買到的土產,其中有很多都是夷州產的,或者是山寨這裡的。
還是老辦法,將所有貨物都交給了託運部。這一次他在信中詳細描述了這些貨物的產地情況,然後建議老父有空的話,自己親自來夷州看一看,這裡商機很多。
完成採購任務後,梅少爺就帶著跟班去打牙祭了。這次選的是一家吃法新奇的火鍋店,在服務員推薦下,少爺點了番茄,紅油,三鮮,菌湯四宮格,然後又點了一堆涮菜。
穿越眾現在還沒本事用化肥催熟蔬菜,也沒本事做出各種化學調味劑,所以番茄湯是有天然酸味的,三鮮湯底也是天然原料調配出來的。
涮菜中大部分是海鮮,因為這裡海鮮最便宜。來自北方的客人,這一頓吃了包括了龍蝦石斑大黃魚在內的各種海鮮。
鮮辣的味道令第一次吃火鍋的食客大呼過癮,滿頭冒汗胃口大開。年輕人都能吃,所以後來還加了鹿肉,麵條和芝麻燒餅等主食。
這也就是梅少爺不差錢了——麵條和鍋盔在天津常見,但在臺南可就是貴重食材了,因為麵粉是從長江以北輾轉運來的,量少價高,一般人吃不起。
...................
這裡要說一下臺灣小麥。
早先臺灣人是不吃麵的,千百年來本地人都吃稻米。結果到了49年大批北方潰兵湧進來後,首先就有了吃麵食的社會條件。然後恰好當時美帝又援助了大批滯銷麵粉,所以臺灣紅燒牛肉麵就是從這個時點開始流行全島的。
與此同時,臺中,臺北等地也開啟了種植小麥的歷史——雖說不是全島都能種,但是臺灣某些地方是可以種植小麥的,而且產量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