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晨,在經過一輪信使往還,確定了接待規格和人數後,三屯營南門大開,一身大紅官袍的曹總兵,帶著隨從迎出了吊橋。
在曹總兵前方,兩隊人馬正沿著三角形的兩條邊線緩緩駛來,將將到面前時,合成一隊。
這兩隊人總數是兩百人,其中包括了老孫頭和老馬麾下的大部分將領,以及一些親兵家丁。所以,這兩百人完全可以配得上一個響亮的名號:大明光復接收大員代表團。
見兩位大佬走進,曹某人這時並沒有下馬,而是哈哈一笑後,彎腰抱拳,坐在馬上躬身行起了禮:“曹川參見大學士,參見馬經略!”
孫承宗和馬世龍兩人,此刻同樣是滿臉笑容,拱手抱拳,彷彿沒感覺到對方小小的失禮:“曹大人免禮。”
互相行禮後,孫老頭坐在馬上,上下打量一番,然後笑呵呵地說道:“不愧是能大敗後金兵馬的強將,果然一表人才!”
“呵呵,老大人過獎,快請進城。”
雙方第一面的寒暄,算是在很融洽的情況下結束了。然後在曹總兵引路下,孫馬各自帶著手下,依次打馬進了三屯營南門。
城裡經過這幾天的粗略收拾,街道上的血跡和零碎雜物都已經不在,顯得乾淨整潔了許多。唯一缺點就是人氣全無,空蕩蕩像一座鬼城。
三支隊伍進了總兵府大門,紛紛在校場下馬,然後外來者們就看到了那一筐筐隨意擺在一旁的人頭。
經過上百名勞工的努力,外加挑燈夜戰,總數為1500的碩託軍人頭,現在已經全部醃製好,就等打包運去京城了。
然而在穿越眾這裡已經司空見慣的東西,卻對孫承宗一行人產生了強烈的視覺震撼。
自老奴十三副鎧甲起兵以來,大明何曾有過如此輝煌的戰果?莫說是1500了,就是一次性有150個真韃子的人頭,那都是了不得的戰績。
而且接收團裡現在人人都知道,這姓曹的還在永平三城拿下了不少於2000人頭,其中大機率有金牌vip阿敏的人頭!
這時的孫承宗,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只見他大步走到筐前,拿起幾個人頭端詳一番後,轉過身來對著某人動情地說道:“俱為真韃,好,好,此乃不世之功!曹川你浮海而來,能在邊地做下如許功績,當為我朝第一名將!”
既然人家說話中肯,那張冬東自然還是要略略謙虛一下:“還是仰仗了手下弟兄肯賣命,末將在這裡謝過老大人謬讚。”
“曹川你也無需過謙。”這時候,在一旁驗看了人頭的馬世龍同樣滿臉讚許的說道:“我輩武將能立下如此大功,自有京城誇功天下揚名之時,何須做那小兒女姿態。”
“是是,曹川受經略的教!”
校場上這一幕,令幾個在場的穿越眾都有點小驚訝——貌似兩位大佬今天態度都很不錯,並沒有想象中的刁難苛責,而且對於曹將軍的戰功也都明確表示認可......這出乎穿越眾的意料啊?不該這麼順利啊?不是應該跑來搶點嗎?
其實穿越眾對兩位大佬的立場有點判斷錯誤:人家今天來,就沒打算找事,而是就事論事來的。
......................................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孫承宗當年,之所以能從一個翰林院學究一夜間化身為掛兵部侍郎銜,督師遼東防務的一方大佬,並不是因為他雄才大略骨骼清奇,僅僅因為他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日講官(私人老師)而已。
孫承宗之後在督師遼東任上,不但推出了練兵修城,步步為營的對後金大戰略,而且還主持修建了以寧遠為核心的,遼西走廊國家堡壘防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