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416節 天津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6節 天津衛 (2 / 3)

然而當天這場烏龍,還真不能怪監視號。

早在監視號去福州領了文書出發的時候,就另有八百里加急公文去了京城兵部。其上已經說明了這邊不日會有船北上天津,請兵部轉發天津衛,這是正規流程。

然而沒想到的是,當公文到京城的時候,由於韃子正在城下激戰,所以九門已關。這樣一來,公文拖了好久才找到機會從城下吊了上去。

至於說什麼轉發回執之類的,這個就真沒有了。最近一段時間聯絡天下各地的軍情文書發帖量暴增,偏偏京師的訊息渠道又時斷時續,所以像福建發來的這種低等級文書,就被活生生壓在了兵部,直到監視號來到大沽口那天,兵部都沒有派人去天津通知......

於是乎,監視號原本以為會等來個管事的,結果沒曾想天津總兵親自帶著大批船隻殺了出來......

解釋清楚烏龍後,王總兵也發完了火,於是雙方正式接上了頭,監視號隨隊回了天津城。

不想到了天津城後,監視號就地補充過煤水食物,兩天後居然又出航了,留下的交待是出海偵查韃情......

這一下又把總兵大人給氣著了。

然而監視號是勤王的客軍,從理論上說,這條船是不歸天津總兵和巡撫衙門管轄的兵部負責指揮京城保衛戰的大員才是監視號的正管。

這裡就凸顯出了明代不重視海軍的弊端:像北上艦隊這種從海上來的援軍,困在京城的總指揮,或者崇禎本人,實際上是沒辦法直接指揮的。也就是說,曹總兵未來上岸後,完全可以用“軍令不通”這個理由賴在天津不走,偏偏天津本地還奈何不了這幫人。

當然了,這也就是穿越眾的兵馬。

正常來講,由於糧秣後勤都需要本地供應,所以客軍無論做什麼,都是要看本地官員臉色的,不可能那麼囂張。

但是監視號就這麼囂張了:成箱的曹大頭扔出來後,各種上好的煤炭糯米果蔬肉食都被本地商人源源不斷地送到了船上,這其中的糯米還是專供皇室勳戚的太倉“白糧”......這又從哪裡說理去。

所以儘管總兵大人不爽,但是在土豪面前,也沒人在乎他那點脾氣了。

於是監視號就這樣三天出海兩天休整,將天津衛當成了旅館。在一個半月時間裡,包括渤海灣乃至大連朝鮮沿海等等海域,統統都被監視號跑了一遍。

而到了1月5號,監視號則破天荒再沒有出海,一邊留在天津休整,一邊通報各衙門:福建的勤王艦隊即將到埠,這次不要再搞烏龍。

到了9號這一天,監視號便帶著幾艘明軍哨船出海等待,至10日晨,在大沽口的墩臺上,錢把總便看到了北上艦隊。

看到和監視號一模一樣的幾艘戰艦後,錢把總這一次學乖了,老老實實沒點狼煙。然後一通聯絡交流後,北上艦隊便在監視號和幾艘明船的帶領下,緩緩駛進海河,直奔天津衛。

..............................

和廣州城一樣,天津由於同樣是入海口,所以河流繁多。從上游過來的溪河支流有300多條,而最終彙集百川,奔騰入海的海河,則是華北最大的河流。

後世的大沽口,距離老城大約有五十公里的距離。但是明代由於海岸線還沒延伸,所以艦隊沿河開進了不到四十公里後,老遠便望見了長方形的天津衛城。

天津衛城的駐地就在所謂的三汊口,是海河,衛河,子牙河的交匯處,又稱小直沽。

而在衛城的東南方向,則是匯合了南北運河和海河的漕運樞紐大直沽。站在船頭望去,大直沽那邊船舶盈岸,豪宅連綿,臺地林立,彷彿北邊的京城沒有在發生戰爭一樣,一副醉生夢死的模樣。

北上艦隊到了衛城門外後,並沒有全體進城:衛城雖說有水門和水寨,但是一來地方不大,二來官署民宅早已把城裡那點地方擠得滿滿當當,所以家當多,**多的北上艦隊必須要另覓駐地。

於是艦隊便在城外下了錨。只有艦隊的旗艦,桅杆上掛著那三樽大纛的“爭鋒”號,緩緩駛進了衛城的水門。

而這個時候,天津巡撫翟鳳和總兵王洪已經帶著城內大小官員,站在水寨碼頭等候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