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 (3 / 3)

在舉辦陳有光葬禮的同時,還有一些葬禮也在辦理。

災難不光是造成了一位穿越眾的死亡,在這場持續一天一夜的狂風大雨中,整個臺南社會都遭受了巨大損失。事後統計的結果是:累計有80多人死於各種各樣的事故,受傷者翻倍,還有大批的房屋和裝置被風暴和山洪損毀。

救災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處理死亡人員。在現有條件下,如果不及時處理屍體,很快就會產生病疫。

赤崁碼頭雖說有煤氣冷庫用來儲存魚獲,但是赤崁總院裡並沒有後世裡常見的停屍間。在這裡所有的死者很快都會被火化下葬,不需要停屍間——這是一直以來都在執行的規定。

死亡的工人自然不會葬在大員島上:新港溪上游的丘陵區有一塊專門的公墓,就是用來安置骨灰盒的。如果死亡的是奴隸,屍體就會被丟棄到外海,不會有骨灰盒。

至於反對的聲音?一開始是沒有的。大員早期的移民全部是杭州來的乞丐,這些人即便是在大明,死亡之後同樣逃不過化人場一遊,所以沒人說三道四。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從各地匯聚來的“各種成份”的流民越來越多,有些閒言碎語就冒了出來......地方這麼大,為何不讓人入土為安?

於是所有說話的人,聽話的人,附和的人,統統都被調去了伐木場,於是一夜間所有閒言都消失了。

穿越眾跑到這個位面的終極目的,是用這200多號人去同化所有土著,而不是被土著同化。

所謂的“認同感”,這裡面有個關鍵的主次問題,誰認同誰?如果掌握著天頂星科技和歷史教訓的穿越眾,為了所謂的認同感去遷就土著,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穿越眾不需要所謂的狗屁統治合法性,也不需要地主階級和貧民的認同——一切的規矩都要在這裡從新定製,掌握著化肥和火帽槍的勢力,在中古時代需要的是別人的認同,是格式化這個世界,而不是反過來被土著同化。

至於那些不配合的人?滿清的做法是從北殺到南。屠的城多了,辮子髮型自然就留出來了,你看,土著還是懂得認同的,不懂的都死了。

穿越眾的做法雖說沒有滿清那麼野蠻,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在這個蠻荒的世界上,200多號人想要把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不下重手是不行的。

所以臺南人民目前在穿越者治下,可以說社會氣氛是相當和諧的:小偷小摸?去伐木。打架鬥毆?去伐木。不想自己被火化?去伐木。

總之,移民們一切的陋習,包括火葬,包括放鞭炮,包括那些想恢復宗族大權的禮教達人們,在伐木面前,統統都是渣。

這就是穿越眾治下社會安定,路不拾遺的秘密:去伐木。

當然了,穿越眾的做法,實際上和朱八八同志將文武百官的腦袋當瓜切是一個道理:第一代親手打江山的人,自然可以為所欲為。

而後代就不行。建文帝就做不到想砍哪一個,就砍哪一個......一句話,於國無功。

然後換成朱棣就敢。所謂破侖不難拿,然項羽能拿,大概說得就是這種情況了。

至於穿越眾,他們毫不懷疑等大家將來都翹辮子以後,後代管理的社會一定會進化到“我要見我的私人律師”那一步。但那時候的社會,和他們已經沒關係了......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