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他的經驗,今天明人村和豐里社的貨物,會是第一波到場的貿易團隊。
由於明人村和豐里社已經按照預設的規矩,向周圍派出了信使,所以明天和後天,會是貿易展銷會的高潮:附近的部落都會派人來交換物資。
潘明忠聽到這裡,點了點頭。接下來他又問了一些關於火山硫磺的情況。
磺港距離後世的陽明山森林公園,直線距離還不到10公里。整個大屯山死火山群,就在公園裡。
陽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的山區,而非單指某座山峰。整個火山群景色優美,有火山錐、火山口、噴氣孔、溫泉、地熱等等自然風景,當然,最重要的是有天然硫磺塊。
“草山”這個名稱由來,是因為清朝時期,此地官府憂慮賊寇匿於林中竊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燒山,於是整個山區只能長出芒草。
臺北死火山群的硫磺,直至清末,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事實上這裡是國內唯一可以輕鬆獲得的硫磺資源。
當然,在17世紀,要進火山群可不容易:10公里路程只是指的外圍,要進入核心硫磺產區,依舊需要土人鑽山入林去採集。
“看來,只能等大部隊過來,打通磺溪後再說了。”潘明忠和廖添丁聊到這裡,基本上搞清楚了開採硫磺的難度。
......
當天中午,明人村和豐里社這兩個近水樓臺團體,就帶了不少的硫磺,鹿皮,風乾鹿肉脯,風乾魚肉跑來交易。另外,還有一些臺灣土著的主食:小米。
窮鬼西班牙人宣稱不會出售糧食給元鬥號,然而看到青花瓷碗和棉布的土人,自動就把糧食送到了穿越眾面前。
潘明忠表示來者不拒。
土著這點可憐的貿易品種類正是他滿意的地方。拿不出足夠的交換物資,面對穿越眾今後越來越多的工業品,他們只能加大硫磺的採集力度,別無他法。
當天的交易很快就結束了。
大部分的物資都是有約定俗成的交換價格的,除了穿越眾拿出來的精鹽。這個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廖添丁沒用多久,就和土人商定好了價格。
當天傍晚,穿越眾用大鐵鍋,鹿肉,食鹽和五香粉,請明人村的10來個村民,吃了一頓好飯。
席間達成了如下協議:第一,從明天起,騰出手的明人會派人帶著雷劍小隊,去附近勘查鐵礦砂。
第二:元鬥號離開前,會留下一個翻譯和一部分尾貨存在明人村,以便今後繼續收購土人的硫磺。
作為報酬,廖添丁他們得到了一口窯區出品的高檔鑄鐵大鍋——這個就很珍貴了,因為鋼鐵目前是管控物資,它不會出現在平時的貿易清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