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鬥號當天晚上,就停在了秀姑巒溪入海口。
第二天一早,全副武裝的入侵者又一次划著小艇登上了溪岸。和昨天不同的是,小艇今天往返兩趟,將兩個穿越者都送上了岸。
這已經屬於威力搜尋了。潘明忠居中指揮,身旁20多個拿著二八大蓋的水手拉出散兵線,整個隊伍開始緩緩往秀姑巒溪上游走去。
跟在大部隊後面的,是雷劍和幾個揹著筐子打下手的隊員。
哪怕昨天殺得再狠,今天也沒人敢打包票說土著不會報復。所以大夥今天都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全程保持著高度警戒——河灘能提供的安全距離還不到200米,這之外全是茂密的叢林,誰也不知道這裡面隱藏著多少露屌戰士。
昨天翻倒在岸邊的獨木舟依舊停在那裡,包括半截身子泡在水裡,早已嚥氣的兩個土著傷員。
勘探隊毫不停留地從他們身邊走過。
隊伍往上游沒多遠,就有了收穫:雷劍在河邊的淺水區,發現了帶著暗褐色斑點的鐵礦砂。
兩個捲起褲管下水的勘探隊員沒用多長時間,就在原地鏟了一筐鐵砂上來。
“怎麼樣,是這玩意不?”跑過來的潘明忠急不可耐。
“嗯,沒錯,是這玩意。”雷劍一邊用手指撥拉著掌心的鐵砂,一邊肯定地說道:“磁鐵砂。和三氧化二鐵那種硫鐵礦不同,這是四氧化三鐵。”
“哎呦可算是找到了,那就收工吧?”潘明忠對幾氧化幾鐵完全沒有概念,他現在一分鐘都不想在這鬼地方多待。
雷劍聞言後哈哈一笑,然後用手臂在前方畫了一個圓:“最少還有兩里路,測5個點,挖10筐回去才算數。”
“握草!”潘明忠這下頭大了。
......
河溪沿岸的鐵砂礦,成礦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必須要上游的水流正好從礦區穿過,然後再加上多年的風化和岩石碎裂,鐵礦砂被一點點沖刷搬運到下游才可以。
當然了,這種形式的濱海礦砂,通常產量很少,因為他們平鋪在河床,淺灘,入海口這些部位,厚度不足。
但是濱海砂礦也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是品味高。中國號稱地大物博,然而鐵礦品味是硬傷:平均只有35%左右,很多都沒有工業開採價值。少數像海南石碌鐵礦這種平均51%的,已經是國內第一了。
比起澳洲巴西那些動輒60%以上精鐵礦,實在拿不出手。
而鐵砂礦常年被水流沖刷,等於是經過了自然洮汰,所以品味要比普通鐵礦高一點。像雷劍在溪口這邊拿到的樣品,目測品味都在40%以上。
另外,鐵礦砂不需要鑽深山老林,不需要鋪路挖隧道,開掌子面,抽水抽瓦斯防止礦洞塌方,所以,這是眼下最適合穿越勢力的採礦方式:不會有頻繁的死亡,只需要鏟子和筐,任何人都可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