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和歷史很像嗎?乍一看是這樣的。
穿越眾在清鄉中,透過和蕭壠麻豆兩社的戰鬥,打死的土著戰士總數超過300,這個數字要比歷史上荷蘭人的數字高。
但是後續佔大頭的隱性消耗,在穿越眾這裡幾乎就沒有。
荷蘭人歷史上三光突擊時殺掉的麻豆老幼,並沒有統計數字。土著跑路到山裡後,因為飢餓,疾病,以及被敵對部落殺死的人數也沒有統計。等土著投降後回到家園,面臨的是3000間房屋被燒的局面,也就是說,麻豆和蕭壠兩社的村莊和糧食幾乎被焚燒一空,這之後的歲月裡因此而死亡的人數,也沒有統計——以上數字加起來,遠遠超過了正面戰場的死亡人數。
幾千萬印第安人怎麼滅亡的?子彈打死的連百分之一都不到:部落在槍口逼迫下遷徙,沿途中人口的非正常死亡,再加上天花這些大殺器的刷屏,才是主因。所以說,看似和戰爭無關,其實有著強烈因果關係的隱性死亡,才是殖民時代全球土著被消滅的主因。
在穿越眾這裡,蕭壠和麻豆兩社的人民躲過了這一劫,儘管他們意識不到全家被堵在老窩的好處......穿越眾知道,但沒法解釋。好在勝利者現在也無需解釋,他們只要提出條件就好。羅教授在受降儀式過後,立即向土著提出了一堆要求。
第一條:蕭壠和麻豆兩社各自出120名青壯去大員報道,立即出發。這些人屬於戰俘性質,勞動不計工分,三個月後,會有一次針對兩社總體合作程度的評估,分值及格的話,這些人才會撤銷戰俘身份。
羅教授昨天一來,就把辦公室那幫人拍腦袋定出來的400人安置計劃給否了——第一批服勞役的人數被他降到240人。這中間有40人就是留著調劑的:桀驁不馴的就派去伐木填水窪。
剩下200人,一間10人宿舍原則上只安排一個,這樣的話赤崁新區和窯區基地加起來,勉強能吃下。1:9的數量比,對土人同化效果最好:不給他們拉幫結派的機會。
服勞役的青壯減少,並不代表著穿越眾就放過這幫土人,羅教授提出來的第二個要求是:南北對進。
窯區基地即日起派人越過新港溪北上,麻蕭兩社同時南下,最終目的是打通聯絡,剷除兩地之間的植被。在這個過程中,穿越眾只負責提供工具,而人手和糧食,由土著自己負責。
第三個要求很簡單:賠償。
戰敗自然要賠償,這是國際慣例,除非像新港社一樣直接臣服。
賠償的專案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包括暫一營士兵和後續臨時工們的賞賜,還有今後的駐軍費用,基本上老佛爺曾經掏過的款項,麻蕭人民這次也沒跑。當然,賠償最後摺合成鹿皮和糧食後,兩社總共賠償了儲備物資的三分之二,看來今年冬天土人要多捕點鹿彌補虧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