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穿著一身牛仔工裝,站在河岸上,此刻他掀開頭頂的網罩,默默地看著河床上忙碌的勞工們。
“工程進展還是不錯的,你臉拉那麼長幹嘛?”身邊同樣戴著斗笠,一身龍門客棧打扮的馮冠傑問到。
“唉,進展是不錯,就怕維持不住啊!”陳棟皺著眉頭說到。
“你是說瘧疾?”馮冠傑反應過來:“不是已經下令優先填埋死水了嘛。”
“填坑的時候不死人嘍?”陳棟撇了撇嘴。
馮冠傑笑了笑:“那沒辦法,搞工程哪有不死人的,咱們現在連勞保服都不夠,還要在17世紀的河道施工,嘿嘿,想想就刺激。”
“唉...”陳棟長嘆一聲:“這死得多了肯定影響進度,瘧疾藥不給批?”
“切...”這次輪到馮冠傑撇嘴:“你也不看看論壇上吵成什麼樣了,眼下就是一點儲備樣品,大規模用的話首先白樹超就不同意,這玩意有抗藥性的!”
“再說了,給誰用不給誰用?”馮冠傑搖搖頭:“老老實實爬化工科技樹才是正道,其他的都是治標不治本。”
“嗯,也只能這樣了。”陳棟點點頭:“通知下去,河道清理工作今後由外籍勞工負責,上游要至少清理5公里,下游至出海口,另外,抓緊把乾燥窯蓋起來先。”
......
乾燥窯是眼下最急需的建築,也是眾多材料窯裡面比較簡單的一種:木材幹燥的時候,通常窯內溫度不會超過80度,比起動輒1000多度的其他窯來說,乾燥窯不需要耐火磚,修建要求也低。
長龍型的乾燥窯是用卵石,河沙,以及珍貴的庫存水泥砌起來的。穿越眾建造的第一間乾燥窯,為了節省材料,型高只有2.5米,寬3米,窯長20米。
為此曹川還專門跑一趟後世,帶來了兩套常壓鍋爐和一些管道。鍋爐肚子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配件,很多都是未來其他工程要用到的,包括管道里都塞滿小部件。
2米高,圓柱形的常壓鍋爐,被安裝在窯體外部正中間的位置,鍋爐和窯體用管道相連,頭頂上草草搭個棚子完事。
探進去的管道包括進風管和迴風管,管道安裝在窯體上方,和窯平行。熱風進風管和鍋爐出風口相連,迴風管匯入風機。窯頂有排溼窗和軸流風機。眼下因為沒有電,所以需要風機的地方,全部使用人工。
乾燥窯全部安裝除錯用了5天時間。鑑於這個工程太小,雖說有點紀念意義,然而點火那天大佬們基本都沒來......一個簡單的小儀式後,工業部的老大,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夾著尾巴做人的鄒國慶同志滿面微笑的將一根點燃的柴火棍扔進了鍋爐爐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