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開始考,那麼再有半個多月,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高大的黑影蹲在月桂樹下的花池上,看不清面貌,菸頭一明一滅。
“是啊,再有二十來天,結果就出來了。”黃秀才吐出了幾個菸圈:“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不知道今後讓不讓你留在杭州工作。”
“隨便他們安排吧,我是無所謂。”
“呵呵,其實去大員也好,你懂的,那裡現在就是延安,苦是苦了點,但那是資歷。我這是沒辦法,量身定做的殼子,你可要想好。”
“嗯,我回頭再想想,抽完煙早點睡吧,明天要趕考。”
“OK,我抽完這支就睡覺。”
這是黃志誠和組織派給他的“僕人”之間,在臨考前夜的一段對話。
事情走到這一步,一開始甚至顯得有點玩笑般的“李逵計劃”已經接近尾聲,穿越勢力所能做的都已經做完,剩下的就是等結果了。
公元1627年9月17日,農曆八月初九的凌晨,天光未亮,杭州城裡的上萬名考生,就已經打起燈籠,提著考籃,往貢院方向行去。
貢院就在城北,離艮山門不遠。平日裡默默無聞的貢院,此刻在黑暗中光耀無比,吸引著四面八方緩緩行來的螢火蟲們。而“黃平黃秀才”主僕二人,則和其他考生一般無二,這時同樣在黑暗中匆匆趕路。
離著貢院還有半里來路的時候,前面就已經設了路卡,只許應考秀才過關。黃志誠走到這裡,從身後人手中接過考籃,燈火明滅中這主僕二人隱蔽的用力握了握手,低聲說一句:“加油!”,然後黃志誠轉身整了整儒衫,昂頭挺胸,大步往貢院走去。
......
豪情很快就在漫長的等待,領簽唱號,和羞辱性的解衣搜身中消磨光了。
等他狼狽的找到自己的號舍,坐下來喘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鐘,這時候他也不可能帶手錶進來,只能看著太陽估摸時間。
好在之前的準備工作沒有白做,大約是那張縉紳名刺的緣故,布政司衙門的胥吏也不敢賴賬。黃秀才這次鄉試,分到的是“地”字號的老舍,起坐還算寬敞。坐下沒多久,門口的老軍過來,默不作聲的替他打掃了號舍,之後又提來了水,小泥爐生了火,黃秀才終於在傍晚時分,喝到了瘦肉粥。
睡一覺養足精神,等到午夜子時,就有小吏過來發了考卷,燈火中還有人在舉著題牌來回遊走,嘴裡大聲喊著考題:“君子易事而難說......及其使人也......德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