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用,還是找不到感覺!
……
黃壘道:“你這就叫把理性放的太多,其實演一個虛擬的壞到極致的角色,你不需要那麼多理性,放開了演!”
“他不是那種完全的虛擬角色,有借鑑《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還有《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
沈明趕緊解釋:“哦,是馬丁·斯科塞斯的《喜劇之王》,馬丁是這部戲的監製!”
黃壘點了點頭:“其實我覺得你可以把自己交給導演,或者不要想著怎麼演好,你不是說這個劇是關於小丑起源的故事嘛?那就讓他自然而然的異變!”
“自然而然?”
“對…”
沈明若有所思…
……
有一種高階敘事的手法——不急於在開頭就向觀眾交代所有的背景,而是自然而然地讓故事發生。
一切順其自然!
《小丑》的劇本就是這樣。
亞瑟·弗萊克,是一個極度內向的人,更不善社交。
但同時又是一個古怪的人,甚至讓人毛骨悚然,雖然他是精神病人,然而他卻未感到自己的異樣,臉上甚至有笑容,未曾感覺到自己的人生是一個笑話…
職業小丑,平時靠公司派活,去各種場合為人們提供小丑服務:舉著大清倉的牌子做廣告,或者去兒童醫院逗生病的孩子們開心等等。
他和母親拮据地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公寓中,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看羅伯特·德尼羅的脫口秀訪談直播節目。
夢想是做一個成功的脫口秀喜劇演員。
但是現實慘淡,他真心想給人們帶來歡樂,卻總是遭到冷遇、虐待甚至毒打。
他的母親總是夢想著曾經的僱主、哥譚市富豪托馬斯·韋恩會拯救母子倆於貧窮之中。
這是開篇。
第一個高潮是同事栽贓他,他的槍被人發現,亞瑟慘遭解僱。
當晚在地鐵上,他又被三個華爾街金融男欺凌,一口怨氣咽不下,他拔槍把這三人全殺了。
本來他以為自己會被抓起來,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