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點事,索尼影業打算收購林氏影業。」
「什麼?」
林朝陽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忍不住驚訝的問出了聲,陶玉書只好又重複了一遍。
最初的驚訝過後,林朝陽很快平靜下來。
在商業界,有惡意收購和善意收購之分,惡意收購基本就是要約收購,被收購方事先不得而知,善意收購則是在收購與被收購方進行充分溝通和協商的情況下進行的。
他們夫妻倆掌握著林氏影業超過60%的股權,惡意收購無論如何是不可能達成的,索尼影業提出收購,只能是善意收購。
「索尼影業副總裁喬·費爾蒂梅爾接觸了我們的喬,透露了這個訊息。」
「我們的喬」自然是指喬·西爾沃,美國林氏的負責人。
索尼成立於四十年代末,發展至今四十餘年,1992年索尼的營收達到了驚人4
兆日元,即便是放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流企業。
不過這兩年索尼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不是他經營狀況,而是它不計成本的大手筆收購活動。
1988年索尼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唱片公司,改名為索尼音響演藝公司。
得到新生的索尼音響演藝公司發展更加迅速,成為索尼集團的巨大推動力。
之後,嚐到了甜頭的索尼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哥倫比亞公司上,企圖複製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唱片公司上的成功。
經過談判,索尼在1989年9月獲取了可口可樂公司手上的股票,成功併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併購金額為34億美元。
再加上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原有的12億美元負債,總金額高達46億美元,這樁併購案公佈之後震驚了美國商業界。
彼時一眾日本企業在美國市場攻城略地,各種買買買,讓美國媒體和民眾驚呼「日本要買下整個美國」。
索尼併購哥倫比亞影業自然也立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索尼影業要收購林氏影業,顯然又是林朝陽煽動的小翅膀造成的結果,但這些都不重要,夫妻倆顯然是不可能賣的。
他們更關注的是索尼影業為什麼要這麼做。
陶玉書說,「喬說,索尼影業是看到了《綜藝》雜誌年末的那份全球票房排行榜,才起心動念,意圖收購我們。」
去年林氏影業全球票房達到了5.29億美元,如果算上版權交易的話,這個數字超過6億美元,實力絲毫不遜色於他們正在合作的派拉蒙或者二十世紀福克斯。
「你覺得呢?」
「我覺得那可能是個誘因,但不可能是決定性因素。」
她的眼神和林朝陽對視,夫妻倆不約而同的說出了那個名字,「默多克!」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但陶玉書絕不會認為索尼影業的收購是巧合,這世界上可沒有那麼多巧合。
默多克是如何攝的索尼影業她不得而知,但索尼影業既然派人來溝通,那證明確實他們認可了林氏影業的價值。
她仔細思想,覺得索尼影業要收購林氏影業似乎也是件合理的事。
多年來好萊塢名義上被幾大製片公司所壟斷,但實際上各大製片公司之間的格局和實力也在不斷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