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玉回到家裡的時候,魏徵還沒有回來,說是被唐儉拉到酒樓裡,喝酒去了。
作為大唐使團的正副手,唐儉一來是想趁這個機會和魏徵聯絡聯絡感情。
畢竟出門在外,相互之間有個照應。
另外一方面,則因這是大唐使團的歷來慣例。
由鴻臚寺領頭,作東道,相關官員一起陪同,等到使團完成使命,歸來的那一天,同樣再由鴻臚寺領銜,負責洗塵。
要是放在以往,魏徵對這等事情,看都不看一眼。
可不知為什麼,這一次,魏徵卻欣然前往。
不但自己去,而且還叫上了褚遂良以及昔日的同僚,一眾御史言官們。
並且還花重金買了柳林酒,和眾人一副不醉不歸的架勢。
自從跟著魏徵買了礦上的股份之後,那一個個容光煥發,精氣神完全都不一樣了。
現如今,在長安大街上走動的官員們,若論身材魁梧,那可能是兵部的人,若論儀表堂堂,那可能是禮部的人,可若論面色冷俊卻又衣著華麗,那跑不了,準是御史臺的人。
或許是因為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人一有了錢,心胸不自覺的就會開闊許多。
這些言官門對於大臣們的行為舉止,也都寬容了許多。
碰到衣容不整的?誰還沒個喝大酒的時候,下次注意點啊!
碰到隨地小便的?人有三急嘛!下次記得找個沒人的地方,大街上公然遛鳥可不好看。
可若是碰到違法亂紀的?那不好意思了,言官們可就會往死裡參奏了。
一邊唾沫紛飛,一邊一臉鄙視。
“就為了這點錢,你就出賣良知?我呸!”
“呸”完之後,還用上好的絲巾擦了擦自己的嘴角,那情景,雅緻極了。
當然,對於“始作俑者”魏徵而言,言官們就只剩下由衷的敬畏。
現如今,“長安小呂布”的名字已經無人問津,取而代之的則是“長安關雲長”。
一來是稱讚魏徵義薄雲天,帶領大家一起發財。
另外也是因為在民間關羽早已成了財神爺的化身。
傳聞,魏家二公子魏書瑾對此頗有微詞,還曾引經據典,質疑說明明比干才是真正的財神,為啥不稱呼自己父親為“長安小比干”?
接著當天夜裡,魏書瑾就蒙著被子,被魏徵暴揍了一頓。
魏府方圓三里之內,都能聽見殺豬一般的慘叫聲。
“兄長,你來評評理,我明明只想恭維父親一番,為何遭此毒手啊?”魏書瑾委屈巴巴地抹著眼淚。
看著眼前鼻青臉腫的二弟,魏叔玉露出了一個關懷智障般的表情。
“我愚蠢的弟弟啊!咱爹若是長安小比干,那誰是商紂王?你呀,還是年輕啊,馬屁不是這麼拍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