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這是一篇非常生動的課文。
雖然字數不多,卻給了讀者不少的想象空間。
吳真實讀完了一遍之後也是浮想聯翩。
為什麼漁人第一次可以找到這個風水寶地,到了後來,再怎麼找也找不到了呢?
畢竟,整個路上都留了標記。
漁人的那些記錄也絕不是刻舟求劍。
自然,陶淵明想表現的情懷如果不結合歷史背景還是很難理解的。
帶著一連串穩定,吳真實算是進入了夢鄉。
早自習則是李老師親自來守,“晉太元中武陵人以……”的聲音迴盪在教室。
大家的讀書聲還是比較有節奏的,不過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的感情。
畢竟,這篇文章出現的年代已經久遠,很多字的讀音和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出入,所以在不太理解意思的情況下確實很難把握感情。
不過,漁人進入那麼一個人們安居樂業的地方的興奮還是可以從文中感受到。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個桃花源。
但是,似乎這又不太現實,畢竟,看似簡單的“阡陌交通”是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好和維護好的,而這麼一個地方似乎不存在足夠的人力物力。
於是,讀得越多,問題也越多。
最終,吳真實發現,陶淵明描寫得愈美好,這個地方也就顯得愈加虛幻。
似乎,這個“桃花源”就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接著,帶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就進入了語文課。
李老師笑著說:“大家首先來說說你們心中的桃花源吧。”
自然,同學們的答案大相徑庭。
陳全第一個站起來笑著說:“我心中的桃花源,那就是網咖遍地。”
接著,笑聲就在教室裡迴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