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已是下班時間,陳紅兵帶著帶著節目組核心成員在食堂簡單對付了一頓,就繼續加班。
在央視,除了特別節目的錄製和緊急新聞,加班不是很頻繁,而且加班還有相應的補償。
以往陳紅兵他們對加班說不上深惡痛絕畢竟有工資,但在工作積極性上肯定是屬於被動的。
但這段時間,他們投入在這個專案中的熱情極其高漲,甚至不用上面畫大餅,自己就給自己畫上了。
凡是這個專案組的成員心裡都門清,這個專案不用怎麼成功,只要順利辦下來,絕對能在他們的央視履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可是往前更進一步的前進之路,往後退好幾步來說,就算不在央視幹了,有這個央視的光環,有這個專案的操持經歷,去地方臺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因此,會議室中專案組核心的十餘人,非常上心地對今天討論的內容進行精細化提煉和總結。
因為明天要給總監和臺裡稽核確認,形成最終版,然後開始接下來的工作。
任何專案的基本流程都是通用的,只不過《贏在華夏2014》屬於週期性Deadline專案。
什麼意思呢?專案還沒怎麼開始,上線日期就已經被敲定死了。
尤其是在央視,排期卡得非常嚴苛,如果有節目播放時間需要調整,可不是調整這一個節目這麼簡單,而是前後這一條線上的所有節目都需要有所變動,跟春晚湊零點報時的性質類似。
財經頻道的一個大型會議室被陳紅兵徵用,變成了《贏在華夏2014》臨時籌備工作室。
室內白板上清晰地寫下了一個數字:7月19日。
這是節目正式錄製當天的日期,後面還有一個加紅標粗的30,就像高考倒計時。
由於是錄播,還有最後一週的時間進行後期和剪輯。
最上方則是:2014.7.26《贏在華夏2014:網際網路風雲》首播!
其實看上去時間挺多,還有整整一個多月,但是刨去週末,拋去協調、各種物料製作、團隊磨合、外派採訪、剪輯、製作、節目預熱等等工作,再算上各團隊之間的協調管理和磨合。
留給陳紅兵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第二天,《贏2014》最終方案透過,專案組上百名成員開始以極高效率推進各項工作的進展.
在他們忙的雞飛狗跳的同時,網際網路各家也沒有閒著。
就在前幾天,騰訊以7.36億美元收購了58同城19.9%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這筆投資不僅加強了騰訊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佈局,也為58同城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阿里這邊,早在3月份就以53.7億港元(約6.92億美元)認購了銀泰商業(銀泰百貨母公司)9.9%的股份,此次入股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的開端,旨在打通線上線下零售生態。
而這個月阿里更是以約43.5億美元的天價全資收購UC優視(UC瀏覽器母公司)。
UC瀏覽器併入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成為阿里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UC瀏覽器與阿里旗下支付寶等業務深度整合,意在增強其在移動端的流量入口和技術能力,推動阿里在移動端的戰略佈局。
阿里如此頻繁的動作,最終只為同一個目標服務——為今年下半年的集團赴美上市做準備,擴大業務基本盤,甚至有一些機構預測,此次上市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