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陳默心裡清楚,彼岸目前的成功模式,因他這位“異類”的存在而具有不可複製性。
在當下劣幣驅逐良幣的大環境中,盲目模仿者只會自取滅亡。
正因如此,如今市場上僅有米岸東豐胖疆等寥寥幾家企業能夠脫穎而出。
無論是雷軍、劉強東、王衛、汪滔,還是於東來,他們都具備超強的能力或獨特的個人特質,甚至兩者兼而有之,才得以像彼岸一樣,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
而其他中小企業若試圖效仿彼岸的模式,只會被其他同行活生生卷死。
因此,陳默近來一有空,除了體驗自家產品(其中一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玩手遊),其餘時間都在總結和探索一條適合華夏企業體質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當然,陳默也存有一定的私心——他“懶”,這些努力,其實都是他為實現“甩手掌櫃”理想而鋪設的基建工程。
隨著彼岸規模不斷擴大,員工人數日益增多,陳默發現自己雖然已將許多工作下放,卻依然忙得不可開交。
曾經作為打工人的他對加班深惡痛絕,但如今作為老闆,為了讓員工不再淪為“牛馬”,反而成了最卷的那個人。
從最初的“做五休二”到現在的“一週七天圍著集團轉”,
更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對此甘之如飴,每當看到職言平臺上彼岸成為員工幸福值最高的公司,在公司內溜達,看到員工身上由內而外散發的笑容,他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陳默意識到,他需要對自己進一步提高要求,那就是在整體不變的情況下,他的工作作息如何做到“做二休五,早10晚5”。
這樣,他就能悠閒地吃著火鍋、唱著歌,攜美同遊,偶爾透過電話遠端部署工作,確保集團按照既定框架高效運轉。
其實,這個想法他曾在私人飯局上與雷軍提起過。
雷軍聽完後,搖頭苦笑:“彼岸就算發展再大,又能覆蓋多少呢?你知道現在全國有多少工人嗎?”
陳默知道雷軍什麼意思,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一個小故事:
“我記得以前課文學過一個小故事,具體細節記不清了,但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暴風雨過後的海灘上,有許多被捲上岸的小魚困在淺水坑裡。
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
有一個小孩看見後,跑過去撿起水窪裡的小魚,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一條又一條.
路過的路人見狀笑道:‘這裡面幾百上千條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
‘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故事不長很短,雷軍聽完沉默。
平時很少喝酒的他,自顧自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
半晌,雷軍才緩緩開口:“我這一輩子之所以成功,總結起來無非‘勤奮’二字,上學勤奮,工作勤奮。
可年輕時我不這麼認為,總覺得自己自命不凡,認為世界對我不公,虧欠於我。
憑什麼我這麼努力,小馬哥、李彥宏、張朝陽這些同齡人卻一個個比我強?我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