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私家車?在交通委沒有正式發文之前,現在統一稱為“黑車”,誰碰誰死。
因此京城計程車市場就成為了像滴滴、打的這種打車軟體的兵家必爭之地。
程唯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經過一個多月的發展,現在滴滴平臺上已經有將近200多輛計程車。
前段時間他命令公司幾十名員工裝成公司的託,他們的工作就是打車,按照每天每人400元的標準透過自家滴滴APP來打車,天天繞著三環轉。
這麼做是為了造成滴滴火爆的假象,火爆到讓司機搶不到單,形成類似飢餓營銷的心裡。
隨後當他們透過這個軟體真的能每天能賺到錢,就會形成口口相傳的效應。
同時滴滴還補貼司機每週5元的流量費,這樣他們就不會再說滴滴是為了騙流量。
但現在他們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200名司機,擁有智慧手機的人只有將近一半,而安裝滴滴的只有區區48人。
而月初的一場大雪,讓他見到了網際網路打車的前景。
因為這天,他們沒有派出託,當天訂單量突破了三百,這是真實的單量,程唯頭一次見到回頭錢。
但司機太少也不是辦法,曾經地推出身的程唯親自帶隊,按照他列出的計劃,開始在京城展開滴滴的地推工作。
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選擇了首都機場的T3航站樓。
為什麼選擇T3,因為這個航站樓通常涵蓋國內、國際地區航線,經常接觸高質量乘客的計程車司機,往往智慧機會比較普及,並且接受程度較高。
可當程唯帶著幾個員工來到T3一看,一眼就看到T3航站樓“打的出行”的區域,那邊立著廣告牌、許多穿著統一藍白相間制服的人員,每個人都在為計程車司機講解著什麼。
“程哥?要不咱換個地方吧?T2是不是也行?”
程唯想了想,未戰豈能先言敗,“把咱們攤子也立上,我就不信了.”
隨後T3航站樓出口的東側是打的出行,西側是滴滴打車,兩家開始爭奪機場計程車司機。
好景不長,沒到半個小時,程唯他們就被機場工作人員給喝止了推廣行為。
“為什麼那邊可以,我們就不行,這不公平。”
工作人員看著他們這裝束,明顯有些不耐煩,“沒看到打的出行海報上面醒目的那行字麼,首都機場唯一指定合作伙伴
你們要是成為機場合作夥伴,我也讓你擺!
去去去,想推銷去別地兒,不要影響我們正常交通秩序!”
程唯臉上陰晴不定,最後一咬牙,“我們走。”
隨後幾人登車,繞去T2航站樓又瞅了一眼,發現一樣有敵方的據點。
當返程開出一段距離,麵包車突然停到道邊,程唯回頭說道,“小劉,你帶著小李,T2T3航站樓,別靠太近,離入口三百米開始截住空的計程車,重點話術就是利用滴滴業餘時間拉活,能賺更多錢,爭取發展成為我們滴滴的司機。”
“好的程哥,我們去了~”兩人說完,拉開車門,離去。
程維隨後跑到後面,跟其餘人進行接下來的安排,“剩下人跟我走,既然打的出行佔了先機,咱們來一招農村包圍城市,先從火車站、汽車站入手,我就不相信他們手能伸這麼長”
這時有人在敲打車窗,程唯以為剛才那兩個兄弟落了什麼東西,本來他出師未捷他就在氣頭上,拉開門,不耐煩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