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家在許昌的員工,一眼就認出來了,“咦?這不胖東來的老闆於東來麼?”
“胖什麼來?”
此時胖東來的影響力主要在許昌當地,HEN省都沒出,至於全國性的影響力,只限於商超類民營企業家圈子內部知道有這麼個企業存在。
後來火出圈那是22年以後的事情了。
所以即便經常在網上衝浪的彼岸員工對胖東來不甚瞭解也不奇怪。
見大家紛紛好奇評論打聽,幾分鐘後,一名家在許昌的員工發了一個科普帖,
《老闆身邊的神秘人: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何許人也!》
內裡簡要介紹了胖東來的發展史,於東來的一些過往事蹟。
許多老鄉見狀後,在下面編輯,帖子內容愈發完善,於東來在眾人心中的形象彷彿一塊塊拼圖一樣,逐漸豐滿起來。
越來越多彼岸員工點開這個帖子,他們看到了許多熟悉且相似的部分,就像照鏡子看到了自己的兄弟,代入感十足
「事情要從96年說起,當時對岸派航母跑到東南沿海耀武揚威。
那時候的於東來年紀不大,血氣方剛,看完報道,義憤填膺,感覺應該乾點什麼。
於是兄弟三人一合計拿著攢的2萬塊錢,決定給國家捐點錢,幫忙湊一艘航母的錢,這個想法在今天聽起來可能有點天真和可笑,但在那時候,卻是一種單純的愛國心在驅使。
跟當時為了上春晚拎著一箱茅臺打點關係的本山大叔一樣,這三兄弟人生地不熟,那時候沒有現在的網路,資訊傳播也沒那麼便利,他們也不清楚該把錢捐給誰,屬於提著豬頭都找不到廟門,只能到處打聽。
跟本山大叔在旅館愁的沒辦法,把送禮用的茅臺,以一天一瓶的速度喝光打道回府的結局不同,於東來兄弟三人運氣不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能接受捐款的地方——華夏航天基金會。
這一下反倒把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給整不會了,在他們的認知裡,來捐款的不是企業家,就是名人、富商,何曾見過像於東來兄弟三人這樣的普通百姓,要知道96年的2萬塊,對有錢人來說沒什麼,可對普通人那絕對是一筆大數目。
後來央視知道了這事,還專門拍了一期紀錄片,影片播放後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有此拳拳報國心,於東來後續經營超市秉承以人為本,品質至上原則。
開業一年後,胖東來盈利了,於東來賺到了第一個100萬。
當時國內零售行業走向多元化、競爭化的新時代,迎來了高潮與輝煌,無數發展起來的零售商,大都開始了開疆拓土的發展戰略,邁著大步走出去。
最高峰的時候,有的一天之內連開幾店,恨不得把新店的紅旗插滿華夏遍地,此時的零售商大都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也深知這麼快速擴張,輝煌不可持久,但紅極一時也是紅,錢落袋為安才是硬道理。
而胖東來卻反其道而行,深耕與沉澱,於東來深知,管理好隊伍,做好事才是最重要的。
1998年,胖東來總店的營業額達到300萬元。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一場大火改變了一切。
極端情況下,人性的陰暗與光輝會展露得更加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