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打車領域:
比如滴滴打車創始團隊,程唯之前是阿里鐵軍出身,且為最年輕的銷售經理;
快的創始團隊脫胎於土豆優酷合併後出走的前土豆高管;
易道用車的創始人周航更是了不得,之前是造音響的,一不小心為奧組委,國家大劇院,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等提供服務。
反觀打的出行的創始人王煒建,傳統行業轉行,一個土老闆
分析完打車,又分析外賣,就像遊戲資料一樣,從創始團隊背景、背後站著的金主實力、目前勢力規模等等方面進行各種對比。
最終媒體得出一個一致的結論,就外賣來說彼岸旗下餓了麼佔得先發優勢,單對單勝負在64開,如果對手聯合,勝算不大。
而打車領域則屬於群雄割據,涇渭分明。
京城:打的出行(彼岸)、易到專車(百度);
滬市:滴滴打車(騰訊)、大黃蜂打車(天使輪);
杭州:快的打車(阿里)
每家都佔據一塊地盤,勝負難料
媒體在興奮地爆料各種打探到的訊息。
“團購大戰方歇,外賣大戰、打車大戰或將到來.”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外賣打車領域沒有被資本青睞小企業,恐成炮灰”
“據美團內部人士爆料,美團也有進軍外賣計劃,團購王者能否繼續書寫傳奇.”
“王興創業史的九敗一勝,一勝定乾坤,細數美團創始人的創業史”
“本報記者看到,阿里老馬攜眾高管突然造訪理想國際大廈,新浪微博融資恐生變”
在傳統媒體還沉浸在315消費者晚會衍生出的各種報道時。
網際網路媒體從業者已經開始被這些大廠大佬們頻頻行動,有些亂花見入迷人眼的感覺,應接不暇。
但令這些媒體奇怪的是,BAT鬧的正歡,彼岸卻突然悄無聲息,不知道在幹什麼。
好像從參加完兩會就消失了,陳默無比低調,一點不符合他的風格
陳默去哪了?
3月下旬的某天一大早,陽光明媚。
在跟京煙同名的行政機構大門,一輛黑色的賓士S級商務車緩緩駛入其中。
而離老遠正好有個新京報資深記者撞見這一幕,而這輛車他不但認識,還知道,這不就是陳默的專屬座駕麼?
這是什麼情況?一家民營企業的企業家能進這裡?約談?整改?還是鯉魚跳龍門?
無數可能性在他腦海中打轉,但無論哪種情況,這可都是大新聞。
隨後他打了個電話,班也不上了,原本的採訪計劃也暫時擱置了,直接在外圍遊曳起來,就想看看對方什麼時候出來,好抓拍幾張照片,用於增加真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