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榆國,還是一位而立之年的青衫儒士,還是懸佩有樣式如出一轍的玉佩,他坐在一輛僱傭而來的粗劣馬車內,然後一路上嫌棄這嫌棄那的青壯馬伕,在距離古榆國還有二十里的官道上,他就被嚇傻眼了,眼力不錯的他,看到那邊有兵強馬壯的千百精騎擁簇,有一大堆黃紫公卿的大官站著,好像還有一個身穿黃色袍子的男人,站在驛路旁,束手而立,好像在等人?
車廂內的讀書人放下手中書籍,對他說道:“到了驛站再停馬,放心,他們是在等我,除了先前交付的定金,古榆國朝廷私底下給你的賞賜,就當是我剩下的一切開銷了。”
說完這些,中年讀書人一邊收拾書箱一邊笑道:“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到了梳水國,你可別又氣咱們山長了。”
而在劍水山莊,武林盟主大典即將召開,大堂之內,少了先前筵席出現過的幾張面孔,但也多出了許多聲名顯赫的江湖大佬,黑白兩道皆有,梳水國的江湖豪傑,大半在此了。
宋鳳山高坐主位,看到這些風雲人物,其實並沒有太大情緒波動。
其中不乏有投誠投機之人,有包藏禍心之人,也有審時度勢再下賭注之人,更有自以為能夠看到一個天大笑話的朝廷中人。
宋鳳山身邊不遠處,坐著他的妻子,盛裝打扮,那份雍容氣度,恐怕不會輸給宮裡頭的娘娘們。
宋鳳山當然胸有成竹,下邊有人一樣以為穩操勝券。
但是雙方都沒有想到,一位不速之客的登門,打破了兩邊苦心孤詣的多年謀劃。
根本沒有門房稟報,更沒有劍水山莊的弟子出手阻攔,見到那位自報名號的人物後,幾乎所有人都下意識作揖致禮,以儒家禮儀待客。
而那個身穿儒衫、頭戴文巾的年輕男子,腰間懸掛有一枚玉佩,以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步伐和節奏,不急不緩地走入劍水山莊群雄會聚的大堂內,他跨過門檻之後,環顧四周後,再一次自報身份,“觀湖書院,賢人周矩。”
大堂之內,幾乎所有人都嘩啦啦站起身,向此人作揖。
年輕人作揖還禮,然後向前走出兩三步,望向主位上的劍水山莊少莊主。
宋鳳山臉色陰沉,坐在附近的年輕婦人以眼神示意,不可輕舉妄動。
觀湖書院的年輕賢人語氣平淡道:““小重山韓氏子弟韓元善,可在山莊?”
宋鳳山壓下心中的那股怒氣,扯了扯嘴角,緩緩道:“不湊巧,韓元善昨天還在山莊,今天卻已經不在了,他說是臨時起意,要去遊歷大好河山。不知這位書院先生,找他有何事?如果不急的話,我可以轉告韓元善。”
年輕賢人笑了笑,“韓元善身為梳水國進士,已是我儒家門生,卻修習魔道功夫,居心叵測,禍害一國社稷,我要帶他去觀湖書院接受責罰,至於如何處置,到了書院,自有定論。宋鳳山,我不以書院賢人身份,只是我周矩想要勸你一句,懸崖勒馬猶未晚,亡羊補牢不算遲。”
宋鳳山手肘抵在椅把手上,拖住腮幫,就這麼歪著腦袋,笑望向這位觀湖書院的賢人,好整以暇地打量起來。
傳聞這些貴不可言的夫子先生們,每次離開書院,奉命行事,腰間都會懸掛上那枚書院聖人賜下的玉佩,能夠記錄一路見聞和自身修養,以示言行之光明磊落。玉佩樣式是世間最簡單素雅的平安牌,但是不同的賢人君子,上邊篆刻的文字,內容不同,但是無一例外,大有深意,往往蘊含著書院聖人對此人的期許和提點。
宋鳳山無禮至極,沒有答話的意思,年輕婦人當然就要圓場,站起身向那位書院賢人行禮之後,微笑道:“若韓元善真是如此,我劍水山莊自當秉公行事,義之所在,一定全力幫助書院擒拿此人。”
周矩望向婦人,沉聲道:“若非早早斷了長生橋,你才能站在這裡大言不慚,否則你的下場,不比韓元善好到哪裡去。魔道中人,在江湖興風作浪,自有俠義之士除魔衛道,可如果膽敢侵擾一國之山河社稷,我書院決不輕饒!”
宋鳳山坐直身體,死死盯住周矩,“跟我妻子說話,你最好客氣一點。”
“鳳山!”
年輕婦人轉過頭,輕輕低呼一聲,宋鳳山看到她的焦急眼神,心中嘆息一聲,身體後仰靠著椅背,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