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王宰這樣的儒家君子賢人,在劍氣長城,能做的事情不多,一種是擔任戰場記錄官,類似監軍劍師,再就是參與避暑行宮諜報事務,不過類似浩然天下的朝廷言官,並無實權,這也實屬正常,那會兒的隱官大人,還是蕭愻,當時住持避暑行宮事務的,還是女子劍仙洛衫和竹庵劍仙,最後他們都跟隨蕭愻一起叛逃蠻荒。
當時王宰在劍氣長城待了小十年,幾乎沒什麼名聲。
老將軍說道:“關係熟有熟的好處,熟悉也有熟悉的難處。一般來說,跟讀書人打交道,很麻煩的。君子儒,小人儒,迂腐儒,三者各有各的脾性。”
陳平安嗯了一聲,笑了起來,“不過王宰既是君子,又不迂腐,做事情極為變通,為人處世都很有學問的。”
老人笑道:“評價這麼高?難怪能夠擔任書院的副山長。”
如今王宰正好是五溪書院的副山長。
原本王宰這位既在劍氣長城歷練多年、又在戰場殺妖頗多的正人君子,按照文廟的既定議程,是來桐葉洲的五溪書院,還是寶瓶洲的觀湖書院,在兩可之間,全看王宰自己的意見。文廟本身傾向於讓王宰來桐葉洲,但是在功德林那邊,陳平安聽自己先生說王宰最早的想法,是要去寶瓶洲擔任書院副山長,哪怕他不要副山長的頭銜都沒問題。
所以陳平安在功德林那邊,就私底下找到了已經擔任學宮司業的茅師兄,幫忙引薦,又找到了那位禮記學宮大祭酒。
看得出來,劉大祭酒來時心情並不輕鬆,估計是擔心陳平安這個劍氣長城歷史上最年輕的隱官,會不會獅子大開口,提出什麼過分要求。
一聽說是看看能不能說服王宰去桐葉洲書院,劉祭酒顯然鬆了口氣。因為他這個當王宰先生的人,最清楚不過了,王宰之所以想去觀湖書院,就是奔著眼前這個年輕隱官去的。
文聖一脈,從老秀才這個當先生的,到昔年那幾個嫡傳弟子,再加上年輕隱官在劍氣長城那邊的“風評”,由不得劉祭酒不去提心吊膽。
別看如今去過倒懸山春幡齋的跨洲渡船管事,一個個眼高於頂,其實當年與一排劍仙對峙,全跟待宰的雞崽子似的,一個個縮在椅子上,大氣都不敢喘。
文廟諜報上邊,其實記錄得一清二楚。
那位大祭酒最後微笑道:“就當隱官欠我一個人情?”
茅小冬立即不樂意了,薅羊毛薅到我小師弟身上了?老劉你這是沒喝酒就開始說醉話了?
欺負我們小師弟好說話是吧?
大祭酒只得作罷,“玩笑話,莫當真。”
天下修士,就數劍修最難約束,學宮和書院,很容易就遇到這類刺頭,比如早年周神芝這樣的老劍仙,再加上流霞洲蒲禾之流,各地書院就沒少頭疼。
天底下有幾個躋身上五境的劍修,是好相與的?
書院不是管不了,按照規矩行事,半點不難,只是就怕遇到一些個模稜兩可的麻煩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處理起來,教人最為耗神。
若是有個劍氣長城的年輕隱官,幫忙居中排程,為學宮或是書院斡旋,某種時刻可能有奇效。
不過陳平安還是作揖致謝,然後滿口答應下來,但是隻保證自己願意出面調解矛盾,卻絕對不保證某位劍修一定聽自己的。
如此一來,反而讓劉祭酒覺得最好。
老人拍了拍身邊青衫的胳膊,輕聲說道:“平安,以後不要因為念舊情,就不知道如何跟大泉王朝打交道,還是要該如何,就如何。”
陳平安點頭答應下來,“會的。”
暮色裡,夕陽西下。
在這座未來青萍劍宗的青萍峰之巔,老將軍站在崖畔,輕拍欄杆。
看了眼身邊的兩個晚輩,老人其實都很滿意了,好像恍惚之間,想起了第一次見到的白衣背劍少年,那會兒,仙之更是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