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會議在詭異的氣氛中散了。
眾位大佬望向最年輕的那張面龐,不禁露出一絲敬畏,但結局並未改變。
以沈起的剛愎自用,雖然被一時禁言,可依舊堅定出戰。
因為他認為,出戰並不是錯的。
只是這位管不住交趾肆虐邊境的文官,已經忘記了,廣西目前的戰鬥力,並不盡如人意。
早在商議之前,黃尚就去過軍營視察。
北宋的兵,分為禁軍和廂軍,建國之初,大量養兵,士兵沒有退役制度,到了趙二時,兵士老壯強弱不齊,不像樣子,趙光義於是從中挑選年輕健碩者組成精銳之師,稱為禁軍,剩下的則稱為廂軍。
所以北宋的禁軍,不止是護衛京城的軍隊,不少地方州府,都有屯駐禁軍,尤其是邊境。
整個廣西,就駐紮了二十七營禁軍,去救回段延慶,肯定是派他們。
而每營正常的兵數是五百人,滿打滿算不過一萬三千多人。
已經覺得少了?
不,實際情況要少的多。
上官視察,一向是看不到真實情況的,黃尚也接觸不到,不過有人可以。
當他回到宅邸,早有兩人等候多時,當先一位魁梧雄壯,英氣勃勃,正是張載門下,與黃尚同科的遊師雄。
黃尚露出喜色:“景叔終於來了!”
同門相逢,遊師雄也很開心,更是調侃道:“下官可受不起!”
兩人相視一笑。
歷史上,遊師雄今年考中進士後,授儀州司戶參軍。
儀州就是後世甘肅省平涼市那一塊,他去那裡任職,倒是正好與張載互相幫襯。
此後經過八年升官,遊師雄任秦鳳路德順軍判官,與諸將計議邊事,多有建樹,使邊境無患。
後來,朝廷議棄邊地四寨,遊師雄極力主張堅守,但意見未被採納,以致西夏得寸進尺,邊境再無寧日。
黃尚來廣西前,向趙曙進言,將遊師雄調任為邕州軍事判官,借他之手來整頓軍務,清查空額。
不僅是他,當黃尚進了正廳,還看到种師道笑吟吟地起身行禮。
種家對這位三元魁首很是看重,而种師道沒有功名,暫為幕僚。
張載門下鐵三角,齊聚廣西,大幹一場。
“廣南西路的禁軍只剩五千人?虧空嚴重到這種程度?”
三人入座,當遊師雄和种師道將暗中調查的情況道出,黃尚都大吃一驚。
遊師雄其實早就動身了,之所以現在才來見黃尚,就是要調查廣西兵力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