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泰搖搖頭:“不必驅趕他,隨他去吧。”
說著,吩咐車伕走了。
狄仁傑這種人,是一根筋的。
這個時候,李世民都擺明著要準備著收拾此人了,他竟還想著跑來陳家胡攪蠻纏。
不過這並不打緊。
因為就在今日,魏徵已經出發前往太原了。
對於此次太原之行,魏徵沒有什麼怨言,臨行時,也只帶了幾個童僕,當然……陳正泰也沒啥可以表示的,人嘛,出門在外,又是二五仔的活,當然不能缺錢。
因而……陳正泰直接塞給了他一個皮箱子,箱子裡的錢也不過百來萬貫的欠條而已。
隨便花,拿錢砸死那些太原文武官吏。
魏徵不是沒見過錢的人,在交易所裡,每日不知多少金錢交易,有人為了讓魏徵網開一面,也有不少人想送大錢到魏徵手裡,可魏徵一概拒絕。
只有恩師的錢,他卻坦坦蕩蕩的接了,陳家有錢,幫恩師花一點,也算是成全了師生的情誼了。
至於那李祐到底會不會反,眼下卻是未知的事,不過是防範於未然而已。
而這狄仁傑……還是太年輕了,陳正泰對他的印象談不上好壞,只是暫時來說,覺得這個人……有點犟。
當然,少年人大抵都是如此,陳正泰不也如此嗎?
眼下對於陳正泰而言,至關重要的卻是遷居河西的事,崔家以及大量的人口需前往河西,前期若是不能妥善安置,是要出大問題的。
因而,他早早讓河西那邊向胡人大量購置糧食,畢竟鐵路還未修通,無論從哪裡調糧,都需大費周章,河西那一塊還未開荒,這就意味著,前期所有的糧食,都需透過貿易獲取。
好在精瓷的買賣居然依舊出奇的好,也不知是不是朱文燁的文章起了作用,那河西之地,不只有吐蕃人,有波斯人,還有西域諸國的商賈,據聞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少天竺人和羅馬人了。
這倒是讓陳正泰大為意外,天竺商賈歷經艱險,帶著大量的寶貨到河西,一方面是在吐蕃和泥婆羅國的推廣之下,人們似乎對於這等能保值且做工精美的瓷器格外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是吐蕃精瓷的價格,居然格外的高,為了免得被吐蕃的中間商賺差價,索性直接轉道河西,畢竟……河西本就和吐蕃毗鄰。
而羅馬商賈也大抵如此,當然這個羅馬……理應是東羅馬,他們佔據著歐亞大陸的交匯之處,扼守要害,本身就是中間商,似乎也在求取難得的精瓷,希望能夠憑藉地利,將貨物轉銷西方內腹。
等到商賈們齊聚於此的時候,他們很快發現,精瓷並非是河西的唯一特色,因為這河西之地齊聚了四海的商賈,這些商賈為了換取精瓷,卻也吸取了四海的特產,無論是哪裡的貨物,來河西買就對了。
這對於許多商賈而言,是極大的利好,因為一個羅馬的商賈,除了購買精瓷,還可將一些天竺和大唐的特產帶回,勢必也能回去賣個好價錢。
而天竺國的商賈除了精瓷,也喜愛大唐的寶貨以及羅馬和波斯的特產,既然來都來了,帶一些回去,也可牟利。
甚至開始有不少商賈常駐於河西,尋覓機會。
崔家人已經開始有一部分部曲抵達了西寧城外五十里之處,陳家已給他們確權了四塊土地,不過眼下對於崔家而言,最值得開發的便是此處了,他們在土地的邊緣,也就是最靠近西寧城的地方,且此處靠近規劃的一處車站,相聚也不過十幾裡,數千部曲先行抵達這裡,陳家也給他們分撥了一批奴隸。
他們在巡視了自己分得的土地之後,便開始在最靠近西寧城的地方營建大量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