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兒子謀反。
而是無法接受自己的知書達理的兒子,會愚蠢得如此無藥可救!
再者說了,檢舉之人只是一個小兒。
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能懂個什麼?
十之八九,此子不過是將這當做一場兒戲而已。
而令李世民寒心的是,自己最親近的女婿陳正泰,居然支援了這個十二歲的孩子。
陳正泰顯得很認真,因為他無法將狄仁傑這樣的人只當做是普通孩子一樣看待。
李世民瞪著陳正泰,很希望陳正泰這個時候如往常一般,變得圓滑。
可陳正泰其實也想認慫,只是這個時候,他沒辦法圓滑啊!
對對對,不會反……可萬一反了呢?
一旦反了,叛軍就要作亂,在太原城裡,死的就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數百上千人如割麥子一樣倒下去。
你們李家人確實有這方面的傳統,可是發揚這樣的傳統是會死人的。
陳正泰此時發揮了他最理智的一面,道:“請問陛下,這份奏疏,有幾人知道?”
李世民沒吭聲。
好吧,他心情糟透了,簡直不想搭理陳正泰了!
倒是這個時候,房玄齡看了看這對都不肯退讓的翁婿二人,當做了和事老,他咳嗽一聲道:“這狄仁傑,本是沒有奏事之權的,不過他的父親任的是尚書左丞,他在他父親上奏的時候,偷偷夾抄了字條,被中書省的書吏發現了,這才報了上來,這樣的事,是瞞不住的,只怕滿朝文武都已經知道了。”
陳正泰便奇怪的道:“這樣說來,狄仁傑一定跟隨著他的父親在長安定居的,那麼他又怎麼知道太原發生的事呢?”
房玄齡道:“他自稱自己是剛從太原到的長安,想來長安求學定居,與自己的父親相見。所以……太原發生的事,他是瞭解的。”
陳正泰點頭:“這樣說來,他人現在在長安?”
房玄齡道:“正是。”
陳正泰思慮片刻,便道:“陛下,兒臣以為這是大事,不可小看,兒臣自知陛下顧念父子之情,可是……凡事都有萬一啊。兒臣以為……狄仁傑雖是小兒,卻也絕不是尋常人,他既上奏,那麼……這叛亂就絕不是空穴來風了。至於這狄仁傑,不妨就讓兒臣去審一審吧。”
李世民的心情很明顯的很不好了,他覺得陳正泰是胳膊肘子往外拐,寧願相信一個孩子,也不願相信自己親人。
年紀大的人,都期望自己的子弟們能夠團結和睦,雖然李世民砍了自己的兄弟,可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有此希望的。
因而陳正泰的這番話,算是寒了他的心了,他想發怒,卻又想到陳正泰這番話確實沒有什麼過錯。而且平日陳正泰立下許多的功勞,勞苦功高,這個時候若是真說什麼重話,只怕就難免令陳正泰寒心了。
於是他便拉著臉道:“狄仁傑這個人,朕絕不會輕饒。”
陳正泰看著滿臉繃緊的李世民,不敢再觸怒李世民了,這等行伍出身的人,往往性子比較衝動,要是學曹操來一句吾夢中好殺人,這就真見了鬼。
於是再不多言,直接告辭出去。
這是這一路上,深吸了一口氣,他心裡便忍不住的想著,李祐當真會反嗎?
他依稀記得,李祐在歷史上,應該會被敕封為齊王,此後成為齊州都督,卻因為自己的出現,成了晉王,變成了太原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