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高陽的心理,其實也是矛盾的。
其實他已經隱隱察覺到問題了。
將國庫花了個半空,得了這麼多精良的重甲。
重甲好是好,就是這玩意,好像在高句麗有些不適。
在以往的時候,人們對於武器的概念,是沒有養護和專業操作的概念的。
任何武器,分發給了士卒,練一練,到時便可上陣,發揮出效用。
關於這一點,高句麗曾嘗過甜頭。
隋朝三次徵高句麗,高句麗不只俘獲了大量的匠人,還得到了大量的戰馬和武器以及甲冑,這些武器和甲冑,確實讓高句麗戰鬥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當初重甲買的急,其實這也怪不得高陽,畢竟大戰在即了,重甲的威力也已經透過各方面的渠道,有了確鑿的證據表明,這是神兵利器,根本不是當下武器的武器可以抵擋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對於高陽而言,所謂的武器,買來分發下去用便是了。
這當然不是高陽愚蠢。
而是這本質就是經驗主義的錯誤而已。
可顯然這一次,高陽意識到了問題可能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樣。
當初陳家說要賣甲,高陽自然是樂於交易,因為大唐有,那麼高句麗也一定要有,如若不然,高句麗便要吃大虧了。
這個想法沒有錯。
而陳家賣甲,賣的越多,價格便越便宜,既然如此,那麼就多買一些甲冑吧,似乎……也很合理。
也就是說,高陽在這個交涉的過程中,每一次做的,都是正確的決定,至少……你挑剔不出這裡頭的任何錯誤出來。
可在無數正確決定的疊加之下,高陽卻發現……好像出問題了。
而且問題還不小啊!
將士們根本穿戴不起這樣的甲,也沒有足夠精良的馬匹來承載這樣的重甲將士。
除此之外,出現的問題還有,高強度的操練,導致了大量士兵的傷亡。更可笑的是……大家發現,即便是比較低的標準,這些人馬的口糧也不得不透過橫徵暴斂,方才能勉強維繫了。
甚至包括了重甲其實是需要養護的,關於這一點……軍中只能當做沒有看到,管他的呢……反正也養護不起。
可這無數暴露出來的問題,足夠讓人焦頭爛額了。
那麼這個時候……高陽能怎麼辦?
甚至包括了大王高建武,又能怎麼辦?
難道立即拋棄這些重甲,解散掉這些養不起的將士嗎?
這顯然是不成的,前前後後,一百多萬貫,還有後續投入的大量錢糧,對於高句麗而言,已是接近一年的歲入了。
這樣的浪費,無法承受,也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