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鴉飛雀亂的1988> 人情世故=人情事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人情世故=人情事故 (1 / 2)

作者是一個智商與情商都非常低的人,尤其是情商。

我的情商低的等級程度無需別人去講,自己都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我習慣了口無遮攔,習慣了把自己的喜怒無常全部都表現在自己的臉上,像我這樣情緒化的人,無疑也是社會討厭的一種。

我其實並不是想讓身邊的人誰去關注,這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壞情商的一種直觀表現。

這種低情商,便是你明知不能為還為之的一種,不受自身情緒和思維所支配的一種無奈吧。至少與我是這般。

儘管經常會接觸到大量的雞湯或者毒雞湯,自己也明白把情緒放在表面上去給留外人看,這首先就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其實,也能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性格的缺陷。只可惜,老天當時在創造我這朵奇葩的時候,就明晃晃的安了這麼一個缺點。

而像我這樣性格的人在這個世界當中比比皆是。你知道,這種性格會敗給什麼嗎?直觀地敗給所謂的人情世故。

我有一個同學,她現在在國外生活。前些日子和她聊天的時候,我曾經聽她提起過。她說,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國外人特別不喜歡去關注別人的隱私,你也不用過分去奢望他們與你之間過多的親密關係,甚至工作幾年,彼此之間總是保留著一段恰好的距離感。而這個距離感,會讓人很舒服。如果,你需要求他人為自己辦事,那就是一事一了,這種人情,讓她很歡喜。但是,她回國了一個月,她吐槽不是自己待的輕浮了,是真的突然對家鄉的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是不認識的鄰居之間的熱情所打敗,甚至是恐慌!

她也出生於一個鎮子,那民風淳樸,外來的新鮮事物本身就少,而這個在國外呆了幾年的人,自然而然成為了當地的風雲人物。她說她前一陣子回美國,應她母親的要求,買了很多當地的東西,郵寄了回去。理由是,她回家時,鄰居送了菜,送了豆包,送了這個送了那個,需要禮尚往來。

她本來在美國是學習兼工作的,結果,光給鄰居買回禮就用了半個月。這個可以接受,而令她無法接受的是,她買回去的東西,有幾樣被郵寄了回來,理由是,不合適,要求換碼數!她說她都瘋掉了!她沒辦法數落那些送東西來的鄰居,畢竟人家是熱情和好心。但她說,她覺得,這種強硬性的禮尚往來,人情世故簡直就是道德綁架!她在來回折騰這些東西上,就花費了很多金錢和時間。而她並不為這種交際而感到快樂,甚至快瘋狂!

打那之後,她很少回家。如果寒暑假,她會花高昂的機票費用把家人接到美國,她也不想回國。就像她自己所說的一樣,她愛她的祖國,但,她不愛這種超出與正常範圍的人情與世故。不買,她媽媽在老家會被人詬病,不換,她家人在老家會被鄰里數落。沒辦法,硬著頭皮的最好方法,便是,三十六計,躲為上策。

的確如此,中國人會把很多人際和人情看做是所謂的面子工程,而這種全部都放在表面上的交集,確實是勞心費神的。我們受社會發展生活環境所然,也深知這種現狀根本就改變不了。

人情世故這兩個字對1988年生人來說,應該還是有一些交叉點的。因為,我們那個年代在求學、工作,甚至包括婚姻上面都會和人情兩個字是掛鉤的。

而現在的00後他,不是說他們多厲害,而是,他們出生的年代,很多社會形態便發生了一些變化,這種變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人情世故的認知,所以,你見到更多的00後的孩子,都是一副凡事看得很開的樣子。

在我眼裡來看,00後的孩子,內心的強大程度是遠遠超過於80後的。也許是時代所造就的吧,比如說,想要做什麼事情也好,規劃什麼事情都好,有條件和能力的,可以由父母來出面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他們會覺得他們會聽之任之,自己的命運不去搞很多的形式主義,並且生生地把生活變得無比複雜,需要就是需要,不需要就是不需要。如果真的有事情有訴求於他人,那麼反而簡單,你幫我辦事,我給你錢,還完人情之後就OK。

只可惜,80後的人大部分都是不是這個樣子的。80後生人的父母大多也都有著同一個特性,那就是,父母和兒女都想一半聽自己的,那麼,矛盾自然產生。關於這一點,90後,也不能避免。

比方,你想上什麼大學?家人肯定會問你。你說完,給你否決掉。然後各退一步,最後定了一個。家長說可以找人幫忙,但是,這個人情你可得記著人家的好,以後有出息了得還人家。於是,這一個人情就還了不僅僅2代人!而實際上,你在辦事的對方人眼裡,僅僅是無數個人之一,但年代需求就是如此。

本來是一個無心的一件小事,偶爾提起來,恰巧有人幫了你的忙,那麼好,這個人情你就還去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