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皇宮紫宸殿:
仁宗皇帝當眾宣佈了要沈普暫去滁州的事情,卻並未提及原因何在,這使得眾臣紛紛猜測,都覺得一定是杜恆出了事情。
皇帝不給大家議論的機會,隨後便宣佈要派使者前往遼國的事情。
這件事,皇帝倒是作了簡單的解釋。
眾臣很多人還都不明真相,聽到這樣的訊息也是義憤填膺。
“我等與那契丹國素無往來,兩國之民也是形同水火,發生這樣的事情,想必那耶律賢也未必知曉。如果我貿然派使者前往,若是說得好了,自然最好,若是一旦不成,反而會引起兩國爭端,屆時,恐會給我邊民帶來災難。”
有人提出異議。
“契丹國小而民弱,其民眾大都性格粗魯,善於騎射,對我天朝早有虎視之心,此番又在我境內生事,若不能及時給予警告,日後恐將得寸進尺,派一使者前往,並同時在邊境部署重兵,正可起到震懾作用。”
有人大力支援。
“只是不知萬歲要以何種藉口派出使者?”
“只因一個尼姑和一群弟子胡亂生出些許事端,這樣的理由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之嫌,亦有損我天朝形象。”
“是啊,需找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藉口方可。”
眾人的議論最後集中在一個點上。
皇帝也有所糾結。
“包愛卿,可有想法教朕嗎?”皇帝問道。
眾人的目光射向包拯。
包拯走出來,跪在了品級臺上。
“啟奏萬歲,臣有不同想法。”
眾人的議論聲立刻消失。
“愛卿只管說來。”皇帝說道。
“此番在我境內鬧事者並非尋常之輩,乃是其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機的親妹妹,人皆稱其為鷹公主,亦是其當今皇帝耶律賢的親姑母。這樣的身份公然在我境內鬧事,豈能與一般人相提並論?”包拯說道,“微臣雖然並未去過契丹國,但聽聞那耶律賢身體多病,很少理事,一切事務均由其皇后蕭妃做主。微臣以為,此事定和此女有關。”
朝中大臣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事情,知道這位蕭皇后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中豪傑。想必若是沒有她的默許,這耶律鷹也不敢擅自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