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皇宮紫宸殿:
仁宗皇帝趙禎升坐大殿,眾文武群臣按照品級見禮之後,值班太監高喊“有事早奏。”
文物群臣無人應答。
仁宗皇帝當時只有三十幾歲年紀,面色紅潤,雖然稱不上英俊,倒也還算順眼。
見群臣不言,仁宗的眉頭皺了皺。
“包愛卿何在?”
“微臣在。”包拯聽到皇帝叫自己,慌忙走出來,跪倒回答。
“前幾日朕要你尋找紫金壺一事,可有眉目嗎?”仁宗問道。
包拯的身子不由得一震,趴在地上,神情顯得有些慌張。
“啟奏陛下,微臣無能,至今日尚無半點眉目。不過,臣已經命令地方上各級官員配合尋找,相信只要這紫金壺一現身,就會立刻被發現。”
仁宗輕嘆一口氣。
“丟失紫金壺事小,但是,這事關兩國交往,不可輕視,你可曉諭各地方官員,此事不可走露風聲,若有洩密者,按律法從事。”
“微臣遵旨。”包拯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
“既然眾卿家無事可奏,退朝。”仁宗把長長的衣袖一甩,起身說道。
值班太監高喊一聲“退朝”,眾人紛紛跪在地上,恭送皇帝。
仁宗回到後宮,卻並沒有像往日一樣去自己的御書房看書,而是去了彩荷宮。
這彩荷宮是先皇寵妃——費彩荷的住處。
這費彩荷便是費庸的親妹妹,也是先皇在世的時候,所收的最後一位妃子。
據說,當時先皇已經病入膏肓,御醫們束手無策,於是有人現策說,可以用迎娶新人的方法來清除宮裡的晦氣。
費彩荷便是那時候被選進宮來的,冊封為御妃,意既皇帝最喜愛的妃子,這彩荷宮也是用其名字命名。
御妃並未能如先皇所願,延長其壽命,進宮後不久,先皇便駕崩。
仁宗皇帝還算孝順,對待這些遺留下來的妃子禮待有加,唯獨對這位御妃娘娘卻顯得格外親近,經常會來此逗留,有時候還會在這裡用膳。
此事後宮中無人不知,卻又無人敢言。